昨晚儿子做作业到十点,还没有做完,就过去看了一下,发现有一题空着没写,就边看边念。结果先生就发火了:这一题我刚刚不是跟你说了吗?你怎么还空着没做?你在搞什么?磨磨蹭蹭的......
一通数落之后,原本已经疲惫不已累极困极的孩子,瞬间就委屈得留下了眼泪!我赶紧制止了先生,在一旁陪着儿子,做剩下的作业。看着儿子情绪慢慢缓解,我不由得想到了之前一次父子俩之间闹矛盾的情形。
应该是差不多两年前的事了。有一天下班后,看到儿子老师发在班级群里单元测试的成绩,儿子和另一位同学并列冠军。
看了成绩,心里颇多感慨!一直以来,我并不是一个只关注卷面成绩的人。我更关注的是儿子面对学习时的态度,态度端正了,知道学习的目的了,就可以很主动的去努力,而不是为了应付谁而做出一个学习的样子,心思却已飘离。
所以,当看到儿子能够在每一天回家后都很自觉的学习,很认真的解题,很独立的思考,甚至面对我故意的打岔都可以置若罔闻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欣喜的!也许独立做出来的作业并不能保证百分百正确(其实就算我帮忙也不能保证),但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等到发现错了,老师再讲解时,就会更多一份专注,从而理解。所以,每次的作业,儿子完成得并不是最好的。但用老师的话来说,从答案中可以看到儿子思考的痕迹,可以知道他哪里出现了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讲解,再次面对相似的题目时,儿子便可以轻松应对。而同学中,不乏许多同学作业做得特别完美的,但是一看解题方案,明显超过孩子学习范围,一看就不是自己思考所得,但因为结果是对的,老师会误以为你是懂得的,所以并不会再仔细去讲,或者因为你并没有前期的思考过程,而且看到老师判定自己答案是对的,心里会有暗示这个内容已经懂了,也并不会很认真去听老师讲解。所以当测试再碰到同样的题目时,曾经做作业时错过的孩子可以写出正确答案,而曾经写出正确答案的孩子却有可能一筹莫展。
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就想着取得这样的单元测试成绩,儿子回家后一定是开心的,一定会笑着问晚上吃什么 ,一定会不停的给我讲他学校遇到的各种事情。因为人一开心,就会忍不住想要和他人分享!
可等到儿子一回家,明显感觉到气氛不对。但还是兴致很高的问他晚上准备吃什么?儿子不答!先生赌气的说:吃什么,什么都不要吃了(以及很多我听着都不愿再复述的话)……于是,我明白,这爷俩闹矛盾了!而原本就很不高兴的儿子,听了他爹一席话,瞬间委屈得哭了起来!让人看了心疼不已,先生还在不停的数落着,儿子除了哭,并不辩解。
知道这样僵持下去,我也会控制不住自己而爆发一场战争,于是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冷静,并且迅速带儿子离开这样一个环境!
走在路上,也并没有急着劝解儿子,而是搂着他的肩膀说:你如果想哭,可以接着哭,等到你觉得哭好了,我们就去吃点什么,或者我们聊聊!于是一路,儿子依旧抽抽搭搭的哭着,我只是搂着儿子的肩膀,默默的陪在身边,偶尔用手拍拍他的肩头或者递递纸巾以示安慰。
直到儿子终于平静下来,便问询他要不要吃点什么?儿子摇头,说是什么都不想吃。于是询问他是否愿意和我聊聊?儿子点了点头!
找了一处安静的地方,站住,就聊开了!
首先,我很真诚的对儿子的乖巧、认真、努力、积极表示了肯定,是一个比同龄孩子更懂事,更成熟,更让人放心的孩子!可是,正是因为你一直的好表现,我们便常常忘了你还是个孩子,会对你提出各种各样的类同于对成年人的要求,并且以为你可以懂,可以按照我们这种拔高了的预期一直顺畅的走下去。所以,当你表现出孩子本来的表现时,就会很容易的让人觉得失望,让人生气,让人质疑你的一切,也就会口不择言的说出一些难听的话而不自知,并且会认为这样要求你是对你好!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可是,我们常常会犯的毛病就是:我们期待着子女能成长得无比的完美,能按照我们所知道的所有美好品质发展,会不断的对孩子提各种要求,一旦孩子未能按自己的意愿往前走,耐心点的家长可能会更多一些解释,更多一些陪伴,更多一些时间。可实际上,常常看到更多的是盛怒的父母以及敢怒不敢言的委屈的孩子!
其实,我们在责怪孩子各种不是的时候,却总是能容忍自己的各种缺点:比如,明知道抽烟不好,却无论孩子用尽什么样的劝诫方法而依然故我;明知道喝酒会生出许多事端,却总是有那么多身不由己的借口;明知道睡懒觉(只睡不愿起的那种)对身体不好,却在孩子分析了多重利弊的时候依然迟迟难以起床;明知道成天抱着手机的各种弊端,却在孩子都醒悟的时候多少成人还沉醉其中……
细数起来,每个人都有那么多的不足,可成年的我们,总是对自己无比的纵容,却容不得孩子一点点的不如己意,并美其名曰是为了孩子成长!可细想想,每一次对孩子发的脾气,真的是因为孩子的错?还是孩子的言行不幸戳中我们的痛点而致盛怒?
总以为,当你需要举起拳头来面对孩子的时候,你的成长其实已经跟不上孩子的步伐了!当你需要用你作为成人的威严去面对孩子的时候,实际上可能正在暴露你自己的不足!
一番深聊,儿子的情绪早已平息,并在最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反省了自己的不对。愉快的接受了我的晚餐邀请,并在我告知晚上有事需要外出时,让我们放心出门,他一个人留守家中完全没有问题!
是的,当天一个人在家的儿子,吃吃喝喝玩玩,到点洗澡上床,并且不忘写日记,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而我想说的是,没有哪一个孩子是可以每一步都按照成年的我们的意愿成长的,在我们的每一次盛怒前,请冷静下来问问自己,真的有必要这样吗?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吗?没有更好的方法是因为我的能力不够吗?我的能力都不够了我还可以发脾气吗?……
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不管他表现得多么成熟,多么让人觉得省心,他终究会有不如你意的时候。可是,有什么关系?即使成年的我们,能保证自己就是让父母百分百满意的那一个吗?可父母给予我们的是什么?无限的包容!
我想,对于孩子,我们也该更多一些包容,陪着他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