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什么是传播
一、定义传播
传播就是个体使用象征符号,确定和解释环境意义的社会过程。
关键概念:社会,过程,象征符号,意义和社会过程
1.“社会的”意味着它涉及两个以上的人和互动。传播具有社会性,因为它涉及复数的人以不同的目的,动机和能力进行互动。
2.传播是一个“过程”意味着它是持续进行的,没有终点。传播同时是动态的,复杂的和不断变化的。
3.“象征符号”:强制性的标签或对现象的表征。 具体的象征符号:代表着某种具体物质的象征符号。 抽象的象征符号:代表着某种想法或观念的象征符号。
4.“意义”是我们定义传播的中心。意义是人们从讯息中抽取的东西。在传播过程中,讯息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意义,甚至具有多层的意义。
5.“环境”:传播发生的情境或语境。环境包括许多基本组成部分:时间,地点,时代背景,关系,传受双方的文化背景。环境也可能是非直接的,这意味着传播可能在技术的帮助下发生。中介环境是传播理论中非常重要的领域,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传播过程。
二、理解的模式:作为行为,互动和交流的传播 模式:是对传播过程中各元素间复杂关系的简化表达。
1.作为行为的传播:线性模式 1949年香农和韦弗提出,他们关注的是无线电和电话技术,想要建立一个可以解释信息是如何通过不同信道的模型。 传播的线性模式(linear model of communication):把传播看成是讯息通过信道从信源传向信宿的单向传递的看法。
不足:第一,这一模式假设传播过程中只有一条讯息,我们可以发现,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会同时发出数条讯息。
第二,传播并没有固定的开始和结束,香农和韦弗模式的假设过于机械。
第三,认为传播只是一个人说另一个人听,把复杂的传播过程过度简单化。听者并不是被动的,传播也并不是单向的。
2. 作为互动的传播:互动模式
由施拉姆提出,强调传播者之间的双向传播过程,传播的互动模式,认为传播是通过反馈把传受双方联系在一起的意义共享。
传播的互动模式的关键要素:
反馈:是信宿对信源进行的传播,说明信宿是否理解。
经验场:即一个人的文化,经验和遗传如何影响他与其他人传播的能力。也就是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在文化,经验和遗传方面的重合之处。
不足:互动模式暗示,在传播时一个人扮演传送者,另一个人扮演接收者,但实际上人们既可以是传送者也是接收者。互动论假设两个人在说与听,但是却不同时发生,这一不足促进了第三种传播模式的提出。
3.作为交流的传播:交流模式
传播的交流模式强调,在传播过程中讯息的传送与接收同步发生。它把传播看成是同时发出讯息和接收讯息的观点。
在线性模式中,意义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在互动模式中,意义通过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反馈得以传递,在交流模式中,人们建立共享的意义。
三、传播的阴暗面
传播的阴暗面即破坏传播过程的负面传播。当用传播交流模式来解释负面传播时,该模式的复杂性明显地表现出来。当一个人传送鼓励讯息的时候,另一个人可能同时发出轻蔑的讯息。
四、伦理与传播 伦理:行为中对正确与错误的感知。 伦理是道德决策的一种,是与非的决定受到社会规则和法律的影响。 从传播角度来看,只要讯息对他人产生影响,伦理问题就会出现。美国的伦理问题涉及宗教,娱乐产业,高等教育,医药卫生和科学技术等领域。
传播与伦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公共话语需要责任,正如迈克尔.期普劳尔总结得那样:“如果人们被误导了,他们就会对欺骗他们的信源产生不信任感。如果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信源都不考虑传播诚信问题,那么所有的传播都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