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醉金迷不带我,出了问题全赖我

纸醉金迷不带我,出了问题全赖我 

——论"罪恶平摊论"背后的社会伦理困境 

一、替罪羊的现代变形 

当今社会舆论思潮中流行一种“罪恶平摊论”的概念。我理解的平摊就是对罪恶的转嫁与稀释,让毫无过错的百姓担责,成为受过的替罪羊。

在古老的替罪羊中,人们将集体厄运转嫁给无辜的羊群,而今天的"罪恶平摊"以更隐蔽的方式重演这种荒诞。当环保博主因海关博物馆的动物皮毛而呼吁"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时,评论区"纸醉金迷不带我,全球变暖全赖我"的调侃,揭开了现代替罪羊的真相:系统性罪恶被转嫁给无力承担者,而真正作恶者却隐于幕后,逍遥法外。

这种论调在环保领域尤为明显: 

呼吁普通人节约用水,却对明星富豪们日均用水量达普通家庭30年总量的事实视而不见。

要求减少碳排放,却对全球1%富豪碳排放量超过底层50%人口总和的真相避而不谈,农民烧柴煮饭却成了被罚款的罪魁祸首。

二、道德绑架的逻辑陷阱 

"罪恶平摊论"的核心在于模糊责任主体与权力结构的关联。通过将"责任主体"偷换成"全体人类",既掩盖了特权阶层的道德沦丧,又制造了集体性的道德焦虑,形成大众的负罪感与背锅侠。

道德精英的话语操控。环保组织的口号"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看似道德高尚,实则暗含道德绑架:13亿普通人的"集体负罪感",掩盖1%富人阶层的消费特权。

通过"保护北极熊"的公益广告,将气候变暖问题归咎于开空调的底层民众。

正如罗翔教授指出:"罪恶平摊论是对法律公正的破坏",其本质是用道德绑架替代制度追责,让罪魁祸首的少数人逍遥法外。

三、社会心理的温床

"罪恶平摊论"的流行,植根于社会不平等引发的相对剥夺感。当普通人发现: 

自己省吃俭用20年节约的水量,等于高尔夫球场一次保养用水。

每天挤公交坐地铁,却要求为富豪的私人飞机豪华游艇碳排放负责。

这种权利与责任的不对等,必然催生"财富不能共享,罪恶凭什么平摊"的愤怒。 

更深层看,这种罪恶平摊加剧了社会信任危机: 

公司亏损时要求"共渡难关",盈利时却与员工没有半毛钱的利益均沾。

四,结语:在荒诞中寻找正义的支点 

"罪恶平摊论"的流行,折射出当代社会的伦理困境: 

弱势群体既要承受结构性压迫,又要为特权阶层的罪恶背锅。

崇高理念被异化为道德绑架的工具。

唯有穿透现象看本质,将责任锚定在权力与资源掌控者身上,才能避免让"替罪羊"的悲剧在现代社会重演。正如那句刺痛人心的质问:"纸醉金迷不带我,出了问题全赖我?"这不仅是普通人的困惑,更是对公平正义的集体呼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