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读书感受:
学术论文是一位教师阶段性甚至长期研究的成果,凝结了很多心血,特别是看到好的论文,值得我们细细来品读和学习。这篇文章,我细细品读了3遍,感觉很不错,有较多收获。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生活没有记录,就好像没有发生过。
同样的,读过的书,如果没有笔记,没有输出,就好像没读过一样。所以,得做好读书笔记。
这篇论文在读的时候,刚开始有些读的费劲有点涩,因此读的也很慢。里面有好些词汇,我都不是很理解,比如“上位、形式逻辑、生活逻辑、增长点”等,也查了查百度,读完后,学习了,懂了。哈哈哈,开心……
一遍读下来,一边读,一边思考段落大意,同时联系和反思自身的教学。当细细读完后,基本上内容全部都了解了。然后呢?就这样过去了吗?当然不能,得做好笔记,2019年我有很多目标,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读30本书和4本专业学术杂志,做成思维导图,并以简书的方式输出。这样才能有助于消化吸收
第二遍,第三遍读的时候,我更多思考的是论文的结构,思考这个作者他的思想,他如何构思?这篇论文的逻辑是什么?这篇论文的优点、用词的准确等
那么,这篇论文的优点有哪些值得我学习:
1.论文逻辑性强
2.标题取得漂亮,给人高大上的感觉。比如“从上位角度审视教材——找准教材解读部分的价值”;从形式逻辑角度理出教材解读部分的主干知识。整篇文章考下来 只要看下标题就知道写什么,所以,标题很重要。要对称、“故弄玄虚、高大上”、体现论文的中心意思。我曾写过一篇论文,自我感觉标题取得不够漂亮,和一等奖失之交臂
3.用词讲究,很准确。另外,用一些比较学术化的需要,显得有理论高度
比如“从上位角度审视教材”,用的是审视,审视这个词就能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意思。
最后小结下,我是怎么读这篇论文的
1.读论文内容,摘录标题
2.品论文逻辑,制作导图
3.挖论文亮点,反思自我
下面就是我读完这篇文章后做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