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关注“峡谷有声”,为你写温暖文字,陪你看世事繁华。
1.
昨天深夜,一位读者在公众号给我发消息。
“我喜欢你这篇《你没有学会爱自己》,道理我都懂。可是,这些年我想爱自己,却真的爱不起来。”
我原本是打算去睡的,却想听听她的故事,于是点开对话框。
她说,“我甚至有点讨厌自己,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我怎么那么差劲?”
其实可想而知她有多无助,数不尽的辛酸只有在夜里寂静的时候,才敢说给一个陌生人听。即便困意来袭,我也一直陪着她听她倾诉。
“人际关系不好,从小到大身边几乎没有一个知心朋友。工作能力差,做个Excel都出错,同事抱怨连天。我也不会赚钱,工作5年了,银行卡里才几千块……”她一字一句缓缓道来。
凌晨2点,感觉她情绪好很多了,我准备下线。
她惴惴不安地道歉,“今天打扰你了,你看我真是......太对不起了!老给人添麻烦,我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啊?”
我们在生活中的某些时候,会深陷自我否定的牢笼无法释放,会因为自尊心缺失而感到苦不堪言。
恋爱的时候,我们担心自己不是一个好的爱人,甚至害怕对方的优秀,觉得自己“不值得”爱和被爱。
朋友对我们的好,我们一定加倍偿还,不完全因为爱,而是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只好加倍努力对他们好,内心却惶恐不安。
与父母长辈相处时,我们担心自己不是个好儿女,跟同龄人相比,没有让父母过得更轻松富裕,怪自己不懂陪伴不够孝顺。
在工作中,我们担心自己做事情做得不圆满不漂亮,担心自己无法受到领导的赏识和认可。
我们不满意自己的长相、肤色、身高、身材、学时、气质、谈吐、能力……我们对自己抱怨、挑剔,不满,无法接受当下的自己。
这种惶恐和不安是来自内心深处的“自我厌恶”,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讨厌甚至嫌恶自己。
2.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自我厌恶”呢?
自我厌恶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状态。如Anneli Rufus所说:“我们不是天生自尊心低下,这也不可能,因为新生的大脑缺少这一能力。”
村上春树在《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写道,“年轻时,曾经光着身子对着镜子,数着自己身上觉得不如别人的地方,有27处,包括眉毛偏浓等等……”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村上春树经历了形形色色的人事物,认识到:缺点和缺陷,如果一一去数,将没完没了。
所以,我们是在出生之后,在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中认识“讨厌自己”这件事、让自己或屈服或包容于“自我厌恶”的想法之中。
心理学家指出,很多人倾向于产生自我厌恶的想法,原因大多缘于“缺乏满足感”的家庭环境和“逃避无力感和失落”的自我应对机制。
一个孩子在从小到大的家庭环境中,如果父母长期严厉苛责他的言行,会让他容易陷入自我厌恶的情绪。
因为父母表达批评的方式不是很恰当,而孩子当时又没有能力将对言行的批评与对自我的指责区别开来,他就会产生“我很差劲”、“我什么都做不好”的无助感和思维模式。
为了获得力量感,也为了迎合父母,孩子也会选择与严厉的父母为伍,逐渐地变得自我挑剔、自我厌恶。
此外,经历过某些创伤的人选择“自我厌恶”,因为这样他们可以逃避无助感。
比起接受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可能随机发生一些可怕的事情;人们更倾向于接受“一切都是我不好”的观念。
因为前者让他们体验到更汹涌澎湃的无能为力感,让他们备受压抑、无法报复、也无力反抗。
而持有“都是我不好”的信念,让他们能在“自我报复和伤害”中,获得某种确定感和力量感。
我们也会利用”自我厌恶“的方法作为避免失望的一种方式。
自我厌恶我们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而有些人却仍然深陷其中。是因为人们从中也获得了某些积极感受。
打个比方,你与同事为了同一个职位竞争,你可能会对自己说“我没那么强,他应该会成功”,这样如果对方得到了晋升,自己也不会陷入太深的失望。
自我厌恶者是十分矛盾的,他们一方面觉得自己不好、厌恶自己,而另一方面却又无法接受自己对于有些事情是无能为力的。
3.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对自我的厌恶?
首先,时刻觉察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当下的感受和过去的经验混为一谈。
很多时候,你的不安厌恶恐惧更多的是来自于过去的经验,而不是现在。
当每一次这种感觉来临的时候,尝试着深吸一口气,去觉察它,它真的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吗?
试试看,分辨一下,这种情绪是现在的事情引起的?还是来源于过去的经验呢?
其次,你需要允许自己有“失望”与“无能为力”的情绪。
要明白世事无常。再完美的人也会有困顿时候,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与自己和解。
你既不能臣服于它,从而认为无论做什么都无济于事,陷入“习得性无助”当中。
你也不能为逃避它而自我厌恶,觉得这是因为你不够好才会失败,你足够好就会成功。
第三,转移对自我的过分关注,进行注意力的重新分配。
当注意力被情绪占据,要想终止这种状态,就要打破注意的关注点,快速转移目标。
集中注意于你的呼吸节奏,用冥想的办式,把自己脑中杂乱的思绪抽离开来。
稍作休息后再重新分配注意力。选择不需要消耗太多精力并能让大脑得到休息的事情,比如慢跑,玩平衡车等等,将你注意力慢慢扯回外部世界。
恢复平静后,思考到底是什么触发你的情绪反应,觉察自己的情绪模式,避免下次因为同样的触发点而被情绪拉扯。
4.
今天早上,那位读者又给我发消息:“我很久没有这么舒心地睡了一个好觉”。
她说,我临睡前转发的那一段文字,让她豁然开朗。
那其实是一位大师的话:知道吗?你很重要!你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为什么?因为你活着。
回溯你诞生的过程,若干年前,那颗精子击败了其余3亿个精子,才和那颗卵子结合。
两组生命基因的嵌合,你完美胜出!
你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你还有权利和资格说你不重要吗?
如果说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条毛毛虫,外界的伤害打扰让我们生出了一层厚厚的壳。这壳与我们共生,为我们提供保护。
如今,我们长大了,日渐强大,过去那些伤害已经摧毁不了我们了。我们可以站起来,换一种方式生活。
而这时背上的壳,沉甸甸的,正在阻碍我们想要快速前行的脚步。
但它不是天生的,我们一天天把它背着,也可以试着一天天把它放下一点点。
而放下,就需要我们放开对自己的不满、不爱和怨恨,而不是把它牢牢抓在手里,用来惩罚自己,或是激励自己。
愿终有一天,你能平静地对你的“自我厌恶”说:谢谢你过去给我的一切,如今我不再需要你了。
再见吧,或者再也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