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期间,有这么一个女人,她先后嫁过武则天的老公和儿子,又和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有过一腿,同时还是武则天最信任的人。她既有庙堂高官的权谋,又有后宫女子的心计,唐玄宗发动政变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她处死。
有人说她卖弄权术,操纵政治,扰乱朝纲;有人说她文采斐然,诗文不逊须眉,影响一代文风;还有人说她淫乱宫闱,私生活不堪入目。
她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女人,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往下看吧……
1出身名门生逢不幸
唐高宗时期的宰相上官仪,是个思想传统腐朽的人,对于当时还是皇后的武则天把持朝政很看不惯,经常与武皇后作对。他因为替唐高宗李治拟写的废后诏书被武皇后怀恨在心,最后被指谋反,与儿子上官庭芝一起被处死,全家被抄。
儿媳郑氏和还在襁褓之中的孙女上官婉儿虽然免于一死,也是被没入掖庭,充为官婢。
年幼的上官婉儿还没懂事,就不得不背上了奴婢的身份。上官婉儿的母亲明白,想要女儿摆脱奴婢的身份,就必须让她有不同于奴婢身份的才华和能力。
上官婉儿本身天性聪敏,在母亲郑氏的精心培养下,学经明史,赋诗作文,明达吏事,很小的年纪就拥有了很高的才华。
《彩书怨》
上官婉儿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2入主内宫执掌权势
因为出众的才能,年仅十三岁的上官婉儿武则天所看重,免去了她的奴婢身份,而且被封为唐高宗的才人,掌管宫中诏命,也就是专门做起草诏书的工作。武则天自己称帝以后,拟诏的工作也大多是由上官婉儿来完成。
有一次,上官婉儿因为忤逆旨意,犯了死罪,但因为武则天强烈的爱才情结,武则天赦免了她的死罪,仅处以黥面之刑。
所谓黥面,就是在脸上刺字以表示曾经犯过罪,上官婉儿为了掩饰额上的黥迹,特地在受刑的地方刺了一朵梅花,却反而显得更加娇媚动人,在后宫中引起了红梅妆的流行。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上官婉儿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免遭一死的上官婉儿意识到在宫廷里生存的不易,处事更加小心圆滑起来,对武则天处处讨好迎合。同为女人,武则天与上官婉儿之间当然芥蒂更少,兼之对上官婉儿才华的重视,上官婉儿很快成了武则天身边的第一红人,处理百官奏折,参政决议,掌握了很高的政治权利。
3中宗复辟,再封昭容
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退位,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再度成为皇帝。武则天在位时,上官婉儿就已经开始讨好唐中宗,武则天倒下后,上官婉儿在政权变更的浪潮中依然屹立不倒,继续为唐中宗所信任,专掌起草诏书。
唐中宗册封上官婉儿为昭容,如此一来,继十三岁被封为唐高宗的才人后,上官婉儿又成了唐中宗的妃子,一生嫁过两个给皇帝,一个是武则天的老公,一个是武则天的儿子。一开始上官婉儿既是武则天的秘书,又是偏房和正房的关系,后来上官婉儿又嫁给了自己原本名义上的儿子唐中宗,成了武则天的儿媳妇。不得不提的是,武则天还曾经把自己的侄子武三思介绍给上官婉儿。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
上官婉儿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
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
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
莫怪人题树,只为赏幽栖。
4先知远见反对安乐
圆滑的上官婉儿非常有政治眼光,很懂得给自己找政治伙伴和靠山,她先是与武三思关系密切,后来武则天在狄仁杰的劝说下,放弃立武三思为皇太子的念头,迎回唐中宗,她又讨好唐中宗。从武则天,到武则天的下一任皇帝,她的地位丝毫不受到影响。
及至中宗时期,对于安乐公主册立“皇太女”的要求,上官婉儿也是多次劝阻,甚至不惜饮毒立谏。上官婉儿通过对安乐公主的反对从而向太平公主表示自己的立场,后来的事实也确实证明是唐玄宗和太平公主这一边取得了胜利。
5死于唐玄宗之手
唐玄宗联手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攻入城中,上官婉儿拿出自己和太平公主拟的遗诏表明自己是站在唐玄宗这边的,但是唐玄宗还是坚定地把她杀了。上官婉儿的一生也就此落寞,彻底定格在了四十七岁。
6影响一代文风
除开官场政治上的影响以及后世所传的不堪入目的私生活不讲,上官婉儿在文学层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上官婉儿在诗歌方面继承和发展了祖父上官仪的文风,重视诗的形式技巧,对声辞之美较为看重,擅长体现事物图貌的细腻、精巧。
她的诗歌创作,既有对“上官体”形式技巧的继承,更在诗歌的题材范围、抒情特征及格调气度等方面对此前的宫廷诗有所超越,从而为诗歌从初唐宫廷诗的歌功颂德、绮错婉媚迈向波澜壮阔、尽善尽美的盛唐之音,跨出了重要一步。
《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其一
上官婉儿
三冬季月景龙年,
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
回瞩霜原玉作田。
后世人对她的文学成就也给予了很大的肯定。近代文艺理论家谢无量称“婉儿承其祖,与诸学士争务华藻,沈、宋应制之作多经婉儿评定,当时以此相慕,遂成风俗,故律诗之成,上官祖孙功尤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