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的这个时候,还在某公司上班,最后一天放半天假,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独自一人从港汇恒隆出发,先在交大徐汇校区里面逛了圈,发现草坪在凛冽的冬日里依然是绿油油的一片,然后来到了华山路淮海路路口,便一路向东走去。
今年的这个时候,我从13号线淮海中路站出来,又逛了一圈淮海路。
不得不承认,淮海路是一条有魔力的马路。华山路以西的为淮海西路,西藏南路以东的为淮海东路,中间那长长的一段便是淮海中路。东路与西路加起来恐怕还不到中路长度的5%,比例实在是太不和谐。这仿佛是想让人们更多地记住淮海中路一样,在这长长的淮海中路上流连忘返。
仿佛上海的每一条马路都具有一种性格,那么淮海路的性格,恐怕就是混合,而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混合啊。
从交通大学到常熟路算是第一段,就像是淮海路的上游一般,给人以一种涓涓细流之感。不算宽阔的道路两旁,是梧桐树,是各种精致的特色小店、咖啡馆,是低矮的楼房、古朴又充满各种色调的建筑。而在这些建筑后头,则是幽静的花园别墅。这些别墅曾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建筑大师们所造在租界的边缘,由各国来冒险成功的洋大人们享受最后的安逸与舒适,当然也是代表着当时各国的风格。位于一处楔形地带的武康大楼,褪色的棕色色调的砖墙,仍难以掩饰这栋楼当时带来的轰动。在这里,故居与机关紧邻一墙,咖啡馆与饺子店相对而坐,刺青店与文玩店互不相扰。唯有两旁的梧桐树与后面的别墅见证着历史的更替。
从常熟路到陕西南路则是第二段。淮海中路在常熟路这儿拐了一个优雅的弯,然后风景豁然开朗,道路渐宽,如从峡谷中走了出来。两旁则是各种社会主义风格的老建筑,老别墅、小平房等。上海音乐学院静静地坐落在马路的右侧。这是一个过渡的路段,最后的高潮当然是在陕西路路口,嘉华中心、淮海国际广场把守着大门,前方则是世界知名的IAPM,怎样一个华丽了得,却是建在原来上海人人都知道的100块普拉达古驰随便挑的襄阳路服饰市场。然后再把那个市场推了后就造了这个两万块都买不到普拉达古驰的商场供土豪们游玩。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是个套路,先用盗版的奢侈品品牌培养消费者的感觉,然后再把盗版全都清理干净,这样买奢侈品已上瘾,那些精心培养的消费者只能剁手刷爆信用卡刷爆花呗乖乖地来买正版嘞。
穿过陕西南路,一直到南北高架,这是淮海中路的第三段。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百货商场仍是个新鲜事物,超市十分稀有,而综合体更是前所未见。这段淮海路成为了一个中高档商店的集中地,集中着计划经济时代上海的各式名牌,从吃的到穿的,从看的到睡的,那是应有尽有。但如今,国营厂牌日益式微,国际名牌蜂拥而至,当然这里的国际名牌不像IAPM里面的,还是本屌丝买得起的。东方商厦门口,并排排列着四家旗舰店,分别是MUJI、UNDER ARMOUR、NIKE、ADDIDAS,均是本屌丝的最爱。这四家旗舰店,每家都是三层楼左右的高度,里面帅哥美女一应俱全,当然人头也是攒动的。MUJI,继续着日式简约纯木的装修风格,卖的东西也是除了法律不能卖的估计都有,三楼更是开了一个MUJI餐厅,本屌丝进去逛了逛,发现实在是太日系了,还是回去吃街头小吃了。NIKE,一个能将跑步做成文化的公司,仍让我不禁地佩服。NIKE现在感觉根本不是在卖鞋、卖衣服,而是在卖文化,NIKE的广告我始终认为要比大部分的国产欧美电影都好看。UA,性价比不错的品牌;ADDIDAS,曾经的王者,现在看起来还不错。除了这些高大上的店,一些幸存下来的老字号店其实也是不错的,比如“哈尔滨食品厂”,就是本屌丝经常解饿的地方。
而当我穿过了南北高架之后,淮海路登时风格一大变,变成了第四种风格。这短短不到一公里的马路上,坐落着中环广场、K11、香港广场、力宝广场、上海广场、大上海时代广场、金钟广场那么多个港式广场。可以说广场的商业形式,是香港人的最爱。开阔的路面、金属质感的外墙、各式超大广告牌,而每一栋又独占一个街区,仿佛让人感觉走进了尖沙咀的深处。广场里,既坐落着每天交易几十亿的金融公司,又能吃到几十块钱的小吃,也能买个几万块的包,可以说是能满足从社会名流到底层蝼蚁的各种需求。走在此处的淮海路上,仿佛就像一个人从上世纪20年代一路穿越到香港回归一般,让人感受到现代物质主义的朝气与浮华。
幸而淮海路这条旧时法式风格的路,穿越了多个上海的旧的行政区,才能变成这样一种多变的风格。这样一条路难以像南京路步行街一样高调,也难以像陆家嘴一样金钱横流,但它就是这么一种低调地存在,从历史的别墅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