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喜欢阅读的人,阅读app在手机/ipad/ipod上可谓是必不可少。我日常使用的app包括:多看,Kindle, 微信读书,晋江;有时候使用的是京东读书,当当读书,古诗词典,曾使用过但已卸载的有百度阅读,起点和纵横。刚安装一周仍然在观察期的有简书。作为使用者(读者角度),仅从以下几个不同角度写一写我对这些阅读类app的使用体验。
读书无论是作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学习手段还是一个值得保持终生热情的人生兴趣,都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我愿意为读书这件事花钱。在这个可以被粗暴总结为“数据化、碎片化、实时化”的时代,像几年前那样大量购买纸质书对我来说既不切实际又没有必要。纸质书当然不会消亡,但有很多书我并不需要它们被印出来,而印刷品也不方便我随身携带。当前阅读内容中,自我估计10%是新闻(新闻类的app不在这里讨论),30%是小说与故事,30%是学习与长期兴趣,还有30%是与当前生活工作相关的内容。按使用时间来看,每天阅读时间大概是1个半小时到2小时之间。由于其中碎片时间较多,我主要在ipod touch上使用阅读app, 然后是7寸的小米手机,最后是9.7的ipadAir。
【以下皆是个人意见**聚焦于手机/<7寸移动端**海外使用】
我的大致思路先将各个关键点都在下面列出,然后就不同的app分别讨论。实际上我的感觉是在设计之外任何app只需要在三个以上方向出类拔萃就足够了,完全不需要面面俱到。对于一个阅读app,我会考虑以下七个方面:
内容/content
存量/stock
更新/new arrivals & updates
分类/category & tag
推荐/recommendation & referral
设计/look
美观/Attractive: 颜色/线条/logo/无数细节
舒适/comfortable:背景/行间距/字号/页边距
实用/clean & clear:放大/缩小/书签/分类
多样/diversity: 字体/繁简选择等
便利/convenience
Upload my own files : Y/N
Cloud share: Y/N
Audio (text-to-speech) : Y/N
Bookmark & Progress Bar: Y/N
功能/features
Highlight & Markup
Notes (take, modify & extort)
Music (audio play)
实惠/economic
How to pay: by product/month/timing/...
E-money: making & spending
互动/community
Comments & Nods
Contest/campaign/tournament
Reviews & Sharing
个性化/initiatives
Self-tailor: Y/N
Self-control: Y/N
先说Kindle。把它作为阅读类app第一看来可能有点奇怪,但对我来说它当之无愧且名至实归。估计大部分人大概都是因为买了kindle才开始使用这款app的?至少我是。我第一个Kindle是在2010年买的,去年更新为kindle Paperwhite。总的来说,感觉从2010年到如今,kindle电子书本身的使用时间对我来说在下降,而各种阅读app的使用时间在明显上升。这不得不说是因为无线网日益发达而智能手机/终端日益普及的结果,同时移动端屏幕阅读的体验也提升了极多。只能显示为黑白e-ink的kindle电子书在日常使用时显然有些局促,当然长途旅行它依然是我的最爱,paperwhite自带背光灯很实用,可惜的是取消了曾经Kindle2/3的朗读(text-to-speech)与音乐播放功能。在等火车/飞机/轮渡/没有充电器的时候,kindle绝对拯救了我。
kindle的移动端app的最大亮点在于可以忠实地携带着全部云书籍(譬如我的云书籍有超过800本),想看什么就下什么,节省空间也节省寻找时间。书籍划线以及做笔记的基本功能都有,兼有词典功能,对于英文词汇量提高很有好处。Kindle除了移动客户端之外还有PC客户端,同样可以云同步,这使得工作与学习使用它非常便捷。
当前来说,常见电子书格式里,多看无法打开mobi(Kindle官方格式), 而Kindle无法打开Epub(很多国外图书馆提供这个类型的电子书),至于PDF/TXT/DOC则都没有问题。我基本看的电子书种类已经都包括在这些里了。PDF格式的书籍很多是扫描版,不少是新书或者经典书籍,但在手机上直接看PDF基本不可能,6寸的kindle paperwhite除非看特殊排版,9.7寸大小的ipad/ipad Air/ipadPro或者10寸的其他平板电脑效果都不错。当然电脑屏幕看PDF是最省心的。
多看与Kindle相比,对中文书籍的兼容性更好。由于它与小米帐号也存在绑定关系,对于小米手机的使用者来说非常方便,值得点赞。每天签到有奖,各种充值活动也多,攒攒就可以拿来买书了。缺点是当前多看社区书不算太全,总体更偏向轻阅读,且很多新书品味比较…#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狗血雷不倒##刷三观不怕摔死#……各种电子期刊反而很不错。
Kindle与多看有个最让我称道的功能就是允许使用者自己上传文件,不通过电脑直接通过邮箱就可以,省时省力,而其他的各种阅读app包括京东读书和微信读书都没有这个功能,这使得app内容非常依赖于平台本身,可以说内容直接决定了app的生存状态。
京东读书,优点是新书多刷新快,门类广泛(实在找不到电子书还可以直接买纸质书送货上门嘛),另外值得夸奖的是有社区功能,经常做各种活动,不幸的是这个app对于海外使用者颇多歧视,光是时不时让你重新verify手机号就是个问题。由于无法购买又经常被强制下线,在国外这个app基本处于半废弃状态。值得一提的是京东有畅读卡可以兑换,最低7天起。
百度阅读问题与京东有些类似,在海外用起来十分不方便,而且对我来说它所收录的书籍并不是非常合我的胃口,新书更新量一般。优点是界面可选项多,导出方便,而且还可以听书。对于我来说它亮点不明显但缺点明显,于是用了一段就删了。
微信读书,这个是今年6月才装上的,当前书籍数量不算太多,但新书更新速度还可以,搜索的书暂时没有的话,日后提醒上架的通知也很有用。它的好处之一在于朋友圈。如果碰巧有好几个很喜欢读书的朋友都在微信朋友圈的话,大家互相赠送书籍还是蛮划算的。再,我认为微信读书的界面大概是这几个阅读类app里做得做好的,简洁明快,看起来非常舒服,恰到好处的那种舒服。举例来说如果一本书各个app都有,我会在微信阅读上读。另,如果不希望自己此时看的书被朋友圈公开,可以选择“私密读书”,很实用。想想吧,年底年初的加班高峰里看到你在读《金枝》或者《鼠疫》?拉仇恨不要太给力。
古诗词典相比于以上几个阅读类app可以算很小众的,算是市场细分之下的产物。界面很古典,每日一题这个非常适用,收藏也很方便,以及,还提供自己写诗与诗友交流的功能。我认为它不算是纯阅读类app,有一些博客类app的特点。
今天不知不觉已写了这么多(而且还没写完),下次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