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子在桑叶上行走,小编在地球上旅游,嗨,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道菜成就一座城,这话一点不夸张。
乐山的苏稽古镇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
在知道苏稽古镇之前,“跷脚牛肉”就早已进耳,后才知道跷脚牛肉这道地方特色美食出自乐山的苏稽古镇。
多次路过苏稽古镇,但都没有进入古镇游玩,直到今年6月才与家人一道走进了这个千年古镇。
苏稽古镇形成于隋朝,距今1400多年的历史,始称桂花场,传说是一姓苏名稽的隐士居于此地而得名,也有“苏东坡到此稽查过”之说。
第一次来古镇,和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想象中的古镇应该是小桥流水,建筑陈旧,大树遮蔽,生活悠闲。
现实中的苏稽古镇,90%以上进行了彻底的翻修,原汁原味的东西没有了,小镇也不再宁静而安详,建筑新式,商铺林立,人头攒动,古韵无存。
和其他地方重新打造的古镇没有两样,没有特色,让人感到失望。
站在古镇新建的峨眉河桥上远眺,峨眉河静如止水,平坦而宽阔。河道两边是新修的楼式建筑,样式简洁而耐看,铁红、乳白相间,醒目而漂亮。
河边建有人行栈道,娱乐场所就沿河而串连起来,供游客喝茶、打牌、吃饭。
再远一点就是茂密的树林,仿佛河道在此被截断,成了一个人工水库。其实不然,河水是流淌的,只是我们站的角度和视角的不同罢了。
新建的峨眉桥宽而大,廊桥式建筑,有长廊供游人在此休息。
小孙女高兴来跳起了舞,没有一点害羞,满满的自信。
“大美苏稽,味道苏稽”是对苏稽古镇的最好诠释。
桥头上立有一石碑,石碑上有对桥的说明,没来得及细看,被小孙女拉着一路狂跑进古镇。
这就是一个吃货的天堂。
特别提醒,来苏稽古镇一定要空着腹来,千万不要在其他地方吃了东西再来,否则你真的就太后悔了。
除了最有名气的翘脚牛肉,二食堂的卤鹅、雷老五的豆腐脑和卡饼、李记豆腐脑的酸辣粉、张记豆花饭的豌豆肥肠、徐凉糕、苏香冻耙,等等,都会让你满嘴生津,口水直流。
水码头的老字号店铺一家挨着一家,老石桥翘脚牛肉生意最是火爆,周记翘脚牛肉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们就在周记翘脚牛肉吃的午饭,价格不贵,人却吃撑了。
如果不想东走西逛找美食,那最好来《古香市》,三层楼,各种特色小吃应有尽有,一次性可以把苏稽、乐山特色小吃吃遍。
据说,老板把翘脚牛肉做成了非遗,值得去品尝。
苏稽古镇至今还保留着“赶场”的习俗。
每到公历逢单的日子,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古镇里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我们是双日子来的古镇,没能看到这一热闹的街市,还觉得有些遗憾。
没赶节的日子,行走在街上的多为游人,古镇清静了不少。
河堤两边的步行道上几乎没有游人,就我们一家子在悠闲地游玩。
有明、清时期的老宅院,紧邻河边,环境幽静,想进去看看建筑模样,但都没有开门,也不敢擅自敲门惊扰,只好不舍地离去。
走着走着,一座石桥出现在眼前。
这座儒公桥虽经年累月不知被多少双脚丈量过,但损伤不是很严重。大部分石条子保持了原貌,走在上面就有了一种厚重的感觉。
它维系着两岸的来往,也见证着1400多年来苏稽古镇的沧桑历史。
不仅是古代乐山去往峨嵋官道上一座重要的桥梁,还是乐山市现存最长的十七孔平梁古桥,很有研究价值。
从石桥走上河堤是一个路口,这里也是游人进出的口子之一。
路口两边的房子已经新建,街道也扩宽了不少,通往古镇方向已经用石墩拦了起来,进出车辆只能往右边行驶、停靠。
不经意间,一排古镇老房出现在我视线的右边,让我感到惊喜。
榕树枝繁叶茂,像一把把大伞,遮蔽着树下的房舍,也为房舍里的人带来些凉意。
房子是老式的砖瓦平房,门口支了些桌椅板凳,赶集的、附近的居民围坐在一起,一杯茶、一杆烟,聊着生活,摆着过往,有的眯着眼打盹,有的贴着耳朵听收音机,有的就呆呆地望着大街,看来来去去的人流穿行,竟不眨一下眼。
日子就在这悠闲、清淡的信息互通中一天天、一时时地过去,就百姓而言,独享这份惬意,那就如神仙日子。
其实,古镇生活就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