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晓
做为一个幼儿园中班孩子的妈妈,让孩子上兴趣班的问题一直困扰我。
本来我跟老公打定主意,让孩子这几年快乐地玩,毕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可是身边的人纷纷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学习班,看着他们坚持学下来的成果,我真是打心眼里羡慕。
朋友S的孩子在英语培训班学了两年的英文,现在已经有了很不错的英语基础,经常给小伙伴们表演英文歌,还会讲英文故事。小伙伴们说起他都是无比的羡慕和崇拜。
朋友L的孩子学了半年多的演讲与口才,每次班里举行故事比赛,都讲的绘声绘色,面对老师的表扬和小伙伴们的掌声,我看到小小的人儿眼中散发出自信的光彩。
朋友F的孩子学了一年多轮滑,前段时间刚去马来西亚参加了国际比赛,获得了少儿组第四名的成绩,看着一张张照片上的笑脸,我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个父母的坚持,一个孩子的坚韧。
朋友J的孩子学了一年多的国学,现在出口成诵,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女孩子出落得越发温婉有礼、聪慧灵秀。
其实我并不羡慕他们孩子的优秀,我只是羡慕他们孩子的自信和坚持。
看着这些,我们开始反思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
(1)
快乐绝不是在该学习的年龄放纵,在该努力的时候只图轻松。
前段时间,一家三口去看了各大媒体同荐的最适合亲子观看的电影《摔跤吧,爸爸》。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后两幕流泪的场景,
童年,被父亲强迫剪掉头发时孩子们留下了悲伤的泪水,长大后,赢得国际摔跤冠军时留下了饱含幸福的泪水。
我们不能否认,没有童年时的付出,就不会有长大后的成就,那么在印度这样一个女性权利难以保障的国度,姐妹俩的结局应该就会像是影片中的新娘一样,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将自己的命运压在一场包办婚姻身上。
做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拥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在命运的重压下,怀疑自己,怀疑人生。
这让我想起了亲戚家的孩子,最近亲戚正处处托人给孩子介绍工作。
某一年,孩子考上了一所三流的大学。
但没上一年,孩子就吵着要退学,家里人问原因,起初总是沉默着不说话,后来问得急了,便说大学根本学不到真东西。
我们轮番劝解,甚至建议他先办理休学,考虑清楚再说。
但是孩子的妈妈却认为既然孩子大学上的不快乐,那就干脆别上了。
我们又苦口婆心的跟孩子他妈讲道理,不如先保留学籍,让孩子干几份工作试试,如果能找到方向再退学也不迟。
可是这位想让孩子快乐的母亲,一心只考虑满足孩子的要求,最后办了休学,任由孩子在家上网玩游戏。
混了几年的日子,现在孩子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但是一有人介绍对象人家就问,是什么学历,干什么工作的。
孩子的母亲这才明白,这么大了该找份工作了,不然就打光棍了。
以前,她一心由着孩子不努力不上进,以为这是为他好,能够让他快乐。他少年时快乐了,可是成年后还能继续快乐么?
他没有高学历,没有一门手艺,怎么安身立命?靠什么获得尊严?一个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男人,又怎么能快乐?
所以,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2)
童年的快乐和努力学习真的不能并存?
相信很多人也像我一样曾经误解过快乐童年的定义,难道只有无忧无虑,傻吃傻玩的童年才叫快乐?
其实,吃喝玩乐,带来的更多的是快感,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习惯了被各种快感包围,并且将追求快感奉为人生圭臬,那么就会像是一个吸毒者,不断陷入追求快感和悔恨痛苦的交替轮回,从而与快乐南辕北辙。
而孩子在学习中,不断遇到困难战胜困难时磨炼出的坚韧,激发出的勇气,升腾起的自豪,才是他现在乃至将来快乐的源泉。
或许有人会说,这么小的孩子就让他整日学习太痛苦了,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婴儿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在不断地学习,学说话、学走路、学穿衣吃饭、学如厕洗漱,谁会认为这些是让孩子们痛苦的?
实际上,他们乐在其中,他们被自己发出的第一个音节逗笑,他们在摇摇晃晃迈出一步时开怀,他们珍惜并喜爱自己的每一点进步、父母的每一句褒奖。
如果我们也能让每一次学习都像是学说话、学走路一样自然,是否学习就可以充满了快乐呢?
直到我从书中看到了“仪式习惯”这一概念,我才明确,答案是肯定的。
把学习、阅读培养成孩子们的仪式习惯,让他们觉得学习就像每日刷牙洗脸、一日三餐一样自然,那么一切进步都会顺理成章。
这特别需要我们家长的努力,需要我们以身作则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当孩子回到家时,看到的是在读书学习的父母,当孩子在家里随手都可以拿到一本书,相信孩子们就不会问“为什么你们可以看电视,而我却得做作业?”
(3)
不在乎孩子的分数,所以可以让孩子放心玩乐?
其实我跟老公沟通过,上学以后我们不会要求孩子一定要学习好,分数对我们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幼儿园时期也一样,我们不需要他掌握多少知识,所以并不急于给他报班。
对我们来说是否优秀不重要,他开心快乐才重要。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自信是一个人开心快乐的基础,如果他感觉自己处处不如人又怎么会开心快乐呢?
所以,哪怕我们不想让孩子争第一,该付出的努力也还是要付出的。
相信孩子在坚持过后,面对收获时,他会感谢那个曾经努力的自己。
(4)
让孩子玩乐到底是为了给孩子快乐,还是给自己放假?
一则公益广告曾经很触动我,孩子画了一幅画,左右手牵着爸爸妈妈,只是爸爸妈妈的头都是手机屏幕的模样。孩子的画外音说到,爸爸喜欢打游戏,妈妈喜欢追剧,他们都不喜欢陪我…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的陪伴都缺乏质量,人在孩子身边,心思却在手机上。
当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的精神鸦片,我们应该反思,对孩子放任自流的背后是否也有我们的懒惰作祟。
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付出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更要父母做好观念上的准备。
所以,我现在下班回家后会抓紧一切机会陪伴孩子。
我会跟孩子一起读中英双语绘本,在故事的推进中揣测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既充满乐趣又印象深刻,孩子每次都要求多讲几遍。
我会跟孩子一起玩跳蚤市场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认识了不同面额的金钱,并且学会了数学运算。
最近还开发出了跳蚤市场的新玩法,我们把几种物品一一摆在摊位上,我说出某种物品的英文名称,孩子要找出相应的物品,如果拿对,我就付钱成交,如果拿错,他就要被罚款一元。每次游戏结束,孩子都会高兴的把从我这赢到的钱收入囊中,同时也将英文单词印在了脑中。
我们会一起背唐诗宋词,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我时常还会邀请他当我的小老师,他既高兴又满足。
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乐,一起度过他的快乐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