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子之外
——高考后返校有感
蓦然,向窗外望去,一片准备盖楼的空地上长着大片的杂草,远处的高楼顶上灯火点点,傍晚时分,不见夕阳,本就不太亮白的云朵中,几片乌云可见。这,是我现在的,窗子之外,而两个月前的高考考场上,是林徽因的窗子之外。
我一直很敬佩林徽因,一个伟大的设计师,甚至于当我看到散文的作者是她时,我以为我会因此而有好运。事实上,除了设计师之外,我并未了解的是林的文采,以至于我根本没有读懂她到底要表达什么,至少在我看了答案后我是这么想。还好,后面的东坡先生救了我,让我的语文成绩还不是太糟。
今天下午返校,也许这是我在现在和以后的几年中最后一次回去了吧,从三年前刚刚开学时上课的教学楼向外望去,窗子之外,高一的新生们拿着各班的旗子从对面的教学楼向外走着,应该是去操场集合吧,这三年中,我们也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集合,每天上操之前,我总会在班门口等待着别班的小伙伴一起,在去操场的路上一起听听在这个封闭式的学校中知道的为数不多的八卦,这是单一的学习生活中很珍贵的乐趣。
新生们的脸上洋溢着初进入这个颇有名气的重点中学时自信,这种自信也是珍贵的,因为在他们未知的三年中,这自信也许会被成绩一点点抹去,当然,也或许会因为成绩更加灿烂,变成自负也未可知,未来的一切,未知数。希望他们越来越好吧。
鲜红的连旗在风中飞扬着,其中一面上写着“四连”,也就代表着他们是四班学子,实验班的尖子生。新一届有四个实验班,是最多的一届,实验班的督促,也许会使里面的人走的更远,更加努力,我就是曾经实验班中的一员,我很清楚。但是,如果你在实验班的大神中垫底,即使你的成绩在平行班中仍是很出色的,但是那种自卑感是挡不住的。实验班,从这个角度看,也许是一种不幸。
四班的班主任走了出来,他以前是我的数学老师,教了我两年半。必须承认的是,我的数学真的是渣,渣到都到高三下半学期了,还会考到不及格,对此,数学老师很是头疼,我又何尝不是。对于我这样的学生,有一门在众人面前稍好一些的学科不一定是优势,因为那只是稍好,稍不留神就会掉下去。但是,有一门比别人落后的学科绝对是劣势,尤其是数学。文科生讲得数学者得天下,理科生讲输数学者输天子,我就是后者。
初中时,我对数学没有太深的印象,应该是因为它一直比较稳定吧,当时的我只对差科有印象。但上了高中就不一样了,数学成了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阴影。网上有一堆堆长篇大论学数学的方法,可到了自己这里,我告诉你的是,所有的都不一定有效。因为总会有种种因素制约着你的做法,像我这样循规蹈矩学习的人,虽然明知道应该对数学用大力,但是时间是不允许的,寄宿制学校的作息从不允许学生熬夜到凌晨,即使是可以,我也知道自己的身体肯定吃不消,每天的学习在一点点用小勺挖着我体内的一切,我的脑容量,我的耐心,还有我的体力。我必须保证睡眠和吃饭,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所以当我用有限的时间写完作业,好像就没有其他时间单独学数学了。但是,我告诉你的秘诀是,永远不要对目标失去热情与动力,流泪了,不要紧,擦了眼泪仍然去看数学题——这是我的亲身经历,不是说说而已。备考时,我不止一次想象过我高考的数学考个120+,我便心满意足,但下一时刻我就告诉自己,做梦吧。我以前从来不相信一些想法可以变成现实,除了这次,当我的数学成绩出来是132时,简直像做梦一样。
继续看向窗外,又一面旗“二连”进入了我的视线,那是我的班主任的新班。我的班主任被称为“超模”,是全校超级劳动模范,我从没有见过比他还敬业的老师,有他当我的班主任,我很庆幸,很感恩。谁说老师现在都师德败坏,唯利是图,我第一个反对。在我们学校,我只看见了一个又一个辛勤的园丁。早六晚十一的工作时长,我想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更少的是,像我们老师这样自愿做到,他曾经开玩笑说“我还能伺候你们几个月啊”。
一次考试结束,成绩出来我们班的成绩很不理想,他对我们说“我不信命,除非到了高考前一天,我都不信命,我们要一直努力到最后一刻”,这是压抑者的一次嘶吼与释放,他真的被别人压制得太久了,我们全班都是,一直被别人压制着,但是我从不觉得这个班比不上别人,我们都像他一样,人品与性格都是优秀的,这在我心里比学习更重要,比一切都重要。我们也都像他一样,平和宽容,即使别人在游戏中犯规,即使别人在我们胜利后说着风凉话,即使别人以那样一种不屑蹂躏着我们的心与尊严,我们都不与它们争执。学校,好像大多数人眼里成绩比一切最重要,也许学霸们的人品标准在有些人眼里被理所当然地降低了,但在我的班主任眼中不是这样的,他不光教书,而且育人,他要求学生的人品一定要过硬,欲正人先正己,他自己的师德无可非议。
还有一次,他告诉我们“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我一直不太相信这种标语似的话,除了这句,因为事实证明它真的很有用,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一直受人压制的班级来说。我们做的一切,不是为了一时的张扬,而是为了蓄力,储备一切可以用到的东西,为最后一击做准备。
高中,我刚刚走过,我将窗外的一切与三年前对比着,三年前的树还没有这么多,这么高,三年前的学生和老师还没有这么多,三年前的我还不知要走向何方。
我走出校门,依依不舍的仍在回头望着身后熟悉的一切,直到门卫大叔提醒我“要下雨了”,我才笑了笑离开。
我不喜欢一切分别,所以,我会把每一段过程的结束看作下一段过程崭新的开始。
窗子之外,不止有过去,更有远方。
(女儿的文章,两千多字,不到一个小时即完工,终于知道什么叫文思泉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