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几天突发感冒,再加上雾霾严重,每天除去医院输液之外,人就闷在家里练宅功。
吃了不少药,看了一些书,录了几段节目,剩下的时间就只做沙发土豆——拿着遥控器胡乱换台看电视。
好久没这样无所事事了,遥控器按了又按,翻来覆去好几个来回之后,突然发现帝都地区的电视节目,卫视以及地面频道基本上耍的就是三把斧——美食、养生和鉴宝。
02
美食节目——知名大厨亲自示范。
新鲜食材、时令蔬菜齐上阵;锅碗瓢盆、箸勺叉刀共飞舞。滋滋啦啦的响声,油油亮亮的颜色,透过屏幕都让我闻到了诱人的香味。让我都有了迈进厨房大干一场的冲动。可咱没那实力与精力,只能简单弄点。不过偶尔听到了大厨的一些小窍门,自己稍微运用一下,确实有效果,味道比以前好很多,真是立竿见影啊,有点意思。
养生节目——知名专家现场指导。
中医今天讲痰湿、明天论血瘀;今天吃这个丸、明天喝那个饮。快,我的笔和本呢?赶紧记下了,百年名方啊,一会儿给我妈发过去,她肯定可开心了。西医类节目就直白多了,先拿上来个人体模型,再端上来个器官标本;一会儿展示癌变组织,一会儿演示血管栓塞。看得人后背发凉,恨不得赶紧预约去做个全面体检。不过,也正因为看了节目,才知道有些感冒药是不能混着一起吃的,撇一眼自己桌上的药箱,心里有点小确幸:好在刚才看电视了。
鉴宝节目——知名藏家言传身教。
“老师,帮我瞧瞧我这个唐朝的碗。”“专家,请鉴定一下我这个清朝的盆。”当手里的东西,被专家肯定了之后,那藏友简直是要上天了。看得电视机前面的我心里也是一阵阵小激动呢。不行,我也要去潘家园、报国寺淘宝捡漏去。就是不知道有这命没有。
03
看了几天电视,感冒好了,高烧退了,却发现自己脑子空了,好像整个人老了不少。
我觉得跟这几天看电视有关。我仔细地想了一下,这事确实赖我,这些台播节目的受众人群是那些退休的叔叔阿姨们,人家现在有钱有闲,只想着做做美食、养养身体、淘淘古董,我跟着起哄凑热闹,明显是时间不到、状态错位嘛。
那么如果年龄到了,我是不是也会成为这些节目的忠实粉丝呢?我对这些真的感兴趣,并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实践吗?
事实是,我不会一头扎进厨房不出来,也不会捧着黄帝内经、手纹、诊脉钻研不停,对那些瓷器、玉石、字画的理解更是停留在工艺品的观赏阶段。
所以无论是美食、养生还是收藏,这些对我来说只是一时兴起,不会培养成兴趣爱好。
04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人要尽早培养一份终身爱好。假以时日,可能会小有成就,老了之后也不会无聊和孤独。
我相信很多人也有培养某些爱好的意愿。我自己每年都做的愿望清单上还列着很多呢,学乐器、学语言、学画画、甚至是跑步。可真正实现的又有多少呢?
看到别人画画很好,就想我也要学画画,网购了全套装备之后,发现下笔太费劲,画了几天线条就搁浅了。看到别人乐器玩的溜,就想我也要学一个,入手了一台吉他之后,哆来咪弹得都困难,几弦几品更是分不清,制造几天噪音之后就清静了。看到别人的公众号运营得风生水起,自己赶紧也照葫芦画瓢弄了一个,没几天就更新不下去、不了了之的结局是一样一样的。不好意思,以上种种,都是我的个人劣迹,惭愧啊。
这些一时兴起全部没能发展成我的特长,所谓的兴趣爱好也只是对外说说而已。
05
一时兴起是偶尔产生的冲动,是看到别人成就后的莫名代入感。
人对自己的预期往往过高,对困难的预判却往往过低。
有冲动是好事,多尝试、多体验也是正确的,错就错在尝试之前就已经给了自己过高的预期,觉得这事so easy自己来做一定能成。
兴趣爱好的培养之路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对困难和挫折进行预判尤为重要。
那么,培养爱好的第一步就从区分“一时兴起”和“真实兴趣”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