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错了地的“烟花秀”,再美也是破坏

近日,一场19日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热龙乡燃放的烟花秀引发关注和争议。在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的喜马拉雅山区燃放烟花,无论手续是否完备、准备措施是否得当,都是对雪域高原环境与自然美景的极大伤害,是对人与自然相处规律的漠视,更是对党建引领下生态保护责任的背离。

日喀则市21日发布情况通报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相关品牌方、艺术家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道歉。这一快速响应,体现了地方党委政府对生态问题的重视,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必然要求。但更需以此次事件为镜,深挖背后党建工作与生态保护融合的短板——各级党组织在生态保护决策监督中是否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在审批环节是否坚守了“生态优先”的政治担当?是否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生态保护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为西藏生态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西藏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将生态保护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把 “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要求融入党组织建设、干部考核、决策审批全过程。此次烟花秀事件暴露出,部分环节可能存在党建引领弱化、责任传导不到位的问题:相关党组织是否将生态保护政策精准传达至基层审批岗位?是否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强化了党员干部的生态保护意识?党员干部在面对商业活动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时,是否始终把政治纪律和生态责任放在首位,坚决抵制可能损害生态的短期行为?

查问题的同时,要以党建为抓手推动整改提升。一方面,要严肃追究相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审批、监管中的责任,将生态保护履职情况纳入党员干部绩效考核和民主评议,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另一方面,要依托基层党组织力量,组建“党员生态保护先锋队”,带头开展燃放地土壤检测、植被修复工作,同时通过“党员联户”机制向群众宣传生态保护知识,带动群众共同参与雪域高原生态保护,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生态保护实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