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摸摸头》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推荐了这本书,说是哭着看完的。于是带着几分同理的好奇,在微信读书里搜索,看到大冰这个名字时,心里想是个陌生的作家。
看到大冰老师自诩野生作家时,觉得莫名自带几分佛系的自嘲,于是在百度里搜索大冰老师的真面目。
我见过他,是在年少时经常看他主持的节目,这样写不太适宜,我和大冰算是打岔不差的同龄人,为何记忆里是他老成持重的样子,也许翻开《乖,摸摸头》时,我就掉入了他的平行世界。
书还是挺厚的,翻开扉页,我想选一个美好又励志的故事来写微读书笔记,可是翻了又翻,我发现大冰老师太狡猾了,他把每一个故事都写得富有弹性,而且深入人心,关键是它并不遥远,仿佛就近在咫尺。好吧,暂且把舍不得转换成断舍离,从我最喜欢的故事写起。
“无用之人”这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在于无用之人用一种脱离世俗的罕见态度,坚持养活他的理想,这种理想的高度是纯粹的信仰,连尘埃都和它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大冰老师从一开始和阿让的对话,就让我觉得这个人的可爱之处,他假装烦恼又喜不自胜,很贱又很享受的模样,他是一个藏地摄影师,来自中国香港,他有一个欲壑难填的梦想。
出于对阿让的喜欢,这里把大冰老师对阿让的描写,做个拼装的小衔接。“再一看,他像个落难书生,秋叶落拓兰若寺,风霜难掩书卷气。”“帅的人神共愤,穷得令人发指。”“他寡言纳语,很少主动和人说话,面对寒暄总是彬彬有礼的笑,往好了说是礼貌,仔细一瞧是羞涩,喉结动啊动,食指微微抖。”
阿让是个帅气的小伙子,但他在男女之事上始终尘心不动,用大兵老师的话说是古怪得像个苦行僧,“春夏秋冬只穿一双鞋,黄色的,伴他走过万水千山,陪他十几年的时光,那鞋底儿没菱角,数年前就磨没了。”“那鞋也真的仗义,它知道主人穷,苟延残喘知恩图报,底儿就是不掉。”
大兵老师,全方位对这个无用之人作了深刻的剖析,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情感经历,对阿让选择苦行僧的精神境界,从不可思议到海纳百川,从芸芸众生到沧海一栗,他做了全新的解读。
我心里在想大冰老师幸亏是个男的,要不然他得心疼到什么地步?整本书的遗憾是没有读到大冰老师的爱情,如果我也懂爱的话。
我觉得大冰老师的一句话有个误区,应该是“帅得令人发指,穷得人神共愤。”书中做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讲述了阿让对物质名利的淡泊,对理想的高度坚持。
阿让为了养活他那欲壑难填的理想,偶尔会让他的老友老潘安排介绍零活,但凡他兜里有点钱,就跑去完成他的奇怪理想,没钱又没活接的时候,他就躲回自己的出租房不出门,喝自来水,吃方便面,以刻时艰。
阿让从小生活在家境优渥的环境里,如今他只身一人,躲在沸水都难以泡开泡面的拉萨高原,而且不管他有钱没钱,吃的都是泡面,不爱言语,从不交际。
阿让单纯得就像个孩子,也正是这份苦行僧的坚持和热爱,让我记住了真实的纯粹的阿让。回到文章的初心,阿让竭尽所能的养活这份理想是给高原,给藏区的每个人免费拍一张照片,而且是即取的那种,为此他开着一年一审的大屁股桑塔纳,已经拍遍了半个藏区。
他拍老师、拍老人、拍孩子,是个出色的人文摄影家,他拍的每张照片,都富有悲悯心。最后,用大冰老师的一句话,做个尾声,“身为一名摄影师,他有技术有相机,有对摄影二字独特的理解,他决定去给那些人拍照,阿让的理想叫藏地移动照相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