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书中如是说。事实如此,如果每节课后认真的反思,我们总会有各种遗憾。
尽如人意的课堂可望不可及,然而,我们为每节课创设亮点却是行之有效。没有亮点的生命如一潭死水,没有亮点的课堂则缺乏灵性!对,灵性,每堂课的灵性不一,但都实在地体现在了学生思动的过程里!
灵性的课堂不一定非要形式却毫无意义的小组讨论,不一定非得热热闹闹。静静地思考,将知识内化成自身的东西一定不可缺少。
书中提到课堂“课堂生成”这一术语,课堂生成来自于学生与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体现的学生思维的不可预测性及及时性。那么在及时生成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根据课堂学情的变化,引导学生及时接纳弹性、灵活创新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应对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使课堂产生质变。学生思维的千变万化加之新老师对学生学情的不了解往往使得教师一层不变的按部就班。那么这样的孩子势必只能学到当堂课的知识,那么灵性从何而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倘若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法是学生排斥的,那么浓厚的兴趣及求知欲往往被扼杀,更不要提助推学习获得成功。听过很多课,我尤爱关注引入及新知呈现部分,怎么把教学目标合理新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高效利用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前十五分钟,这是每位老师理当认真对待的。引入的亮点不仅激发兴趣还要紧扣重难点。当然,新鲜劲可不能只持续那十五分钟,在有意注意时间结束后,我们怎么把学生的目光紧紧抓住呢?我一直深思这个问题,其实要想牢牢抓住学生的目光,做到几点很重要:一是让学生有参与感,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大多数同学的学情,在学习过程中学得新知识的成就感往往转化为学生的一种内驱力促使他在宽松和谐的课堂中求知。其次是留悬念,设置悬念是教学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设有悬念的实验,促人思考的发问均可引导学生紧跟课堂。 记得有一天下午我走近教室,诧异地发现烈日的下午大家竟一扫疲倦玩着手势游戏。两个学生就跑来让我比划手势,我对照他们比划了半天却做不来,大家都表示了赤裸裸的嘲讽 说我右脑开发不好不聪明,一问才知物理老师见他们疲倦便教他们玩游戏,游戏谈不上妙趣横生但却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们疲惫的身体。
记得刚刚来时我问老向:怎么轻松把课上好,学生轻松学好英语!老向笑了笑:教书是一门艺术!慢慢来! 是的,要学会慢,在慢的过程中去观察去思考去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