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语与丹麦语及挪威语关系密切,互通性颇高。这三种语言均源自一千年前的古北欧语(Old Norse),受下日耳曼语(Low German)影响。瑞典语、丹麦语、挪威Bokmål语均属东斯堪地那维亚语。对于瑞典人,挪威语比丹麦语容易明白。
8世纪,斯堪的那维亚的日耳曼语族经历了一些改变,演化成古诺尔斯语。这种语言也经历了一些新的变化,然而并没有在整个斯堪的那维亚地区流传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两种相似的语言,古西诺尔斯语(挪威和冰岛)与古东诺尔斯语(瑞典和丹麦)。
need-to-insert-img
need-to-insert-img
古东诺尔斯语的次方言在瑞典被称作古北欧瑞典语,在丹麦则称作古北欧丹麦语。在12世纪之前,除了一个古北欧丹麦语单元音化外(见下文),两个国家的方言还是基本相同的,这些方言被称作古代北欧文字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语言使用古北欧字母书写。
need-to-insert-img
从1100年开始,丹麦的方言和瑞典开始有所不同。由于丹麦各地语言改革的不均衡而导致一系列小方言的产生,同言线从南方的西兰岛一直分布到北方诺尔兰、东博腾以及芬兰的东南部。
古北欧丹麦语中将双元音“æi”单元音化为“é”,如“stæinn”转化成“sténn”(意为石头),这也是古北欧丹麦语和其它古东诺尔斯语的一个主要区别。另外“au”转化成长开口音“ø”,如“dauðr”转成“døðr”(意为死亡)。而且,双元音“øy”转成长闭口音“ø”。这些革新影响了除了瑞典北部和梅拉伦地区东部以大部分使用古北欧瑞典语的地区。
need-to-insert-img
1225年开始,中世纪的瑞典语称为古瑞典语(Fornsvenska)。在所有那个时期用拉丁字母书写的最重要文件中,西约特兰法(Västgötalagen)是其中最古老的文件之一,发现的碎片中记载的年份为1250年。随着天主教的成立和各种宗教的法规的颁布,瑞典语引入了很多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来词。13世纪末期和14世纪初期,汉萨同盟力量的扩大,除了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的影响外,随着大量德国的移民的到来,低地德语也开始影响瑞典语的发展。除了战争、贸易和行政相关大量词语外,语法的前缀甚至连接词也引入到瑞典语中。几乎所有的海军术语都是从德语中借用过来的。
need-to-insert-img
早期中世纪瑞典语和现代语言相比有更多复杂的格,并且词性系统也还没有被缩小。名词、形容词、代词和一些数词有四种格,除了现代的主格外,还有属格、与格和宾格。词性系统与现代德语类似,分男性、女性和中性。大部分男性和女性的名词后来被归为通性。东西系统也很复杂,包括虚拟和命令语气,并且动词的用法和人以及数量有关联。16世纪,现代瑞典语口语和通俗文学中的语法格和词性系统减少为两种格和两种性。直到18世纪,一些散文等体裁的作品还沿袭原来的词形变化,而在一些方言中一直保留到20世纪初。
need-to-insert-img
19世纪末期,随着瑞典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瑞典语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语言学术语将这个时期直至如今使用的瑞典语称为当代瑞典语(Nusvenska)。很多作家、学者、政治家以及其它公共人物对新的国家语言影响很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年-1912年)。
20世纪,标准通用的国家语言成型,全瑞典人开始使用。1906年,拼写改革后,正字法终于稳定下来,除了一些细小的差别外,基本统一格式。与如今的瑞典语相比,仅仅是动词复数形式和一些句法(主要是书面语)的不同。动词的复数形式直到1950年才废弃使用。
1960年,瑞典语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被称为“你改革”(du-reformen)。以前,称呼一个与自己同等或高一些社会地位的人的正确方法是在姓前面加头衔。只有在陌生人初次会话,不清楚对方的职业、学术头衔或军衔的时候才使用“herr”(先生)、“fru”(夫人)或“fröken”(小姐)。这样在社团的谈话中介绍给第三者时会变得较复杂。20世纪初期,曾经试图用“ni”(你)来取代头衔,类似法语里的“Vous”。“du”(第二人称单数形式)用来称呼比自己地位低的人,“ni”(第二人称复数形式)则用来称呼不熟悉的人。
1950年代和1960年代,随着瑞典社会自由主义化和激进化,社会阶层的差别没有以前那么巨大,“du”开始成为标准,用于非正式和正式场合。这项改革不是一个政治法令,更多体现的是社会态度的变化,到1960年代末期和1970年代初期,改革完成。
来源: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