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读来总是让人意犹未尽。
《大秦帝国》,全书共6部11卷,503万言,历16年写作之功,从浩如烟海的文字典籍中,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还原一个又一个人物、台词甚至当时场景,读来每每身临其境、拍案叫绝,也让自己重新认识了一代帝国、一段历史、一种认知。
不知为何,对经济适用类的书总是很难专注,对文化典籍类倒是不能自拔。
这本书,共六部:《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
前五部都是激昂向上、催人奋进,最后一部,江河日下、痛心疾首。
对于历史,其实是已经知道结局了,但亲眼目睹煌煌功业转瞬即灭,这种无能为力也是苦不堪言。
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春秋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其艰辛、其悲壮、其壮阔,穷极目也难以望其项背。
大秦帝国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帝国,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其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帝国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包容裹挟了那个时代的刚健质朴、创新求实精神。
她崇尚法制、彻底变革、努力建设、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战国时代的精神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句是韩非子的话:“多事之时,大争之世”;一句是晏子的话:“凡有血气,皆有争心”。
秦帝国时代是一个以冲突与竞争为主流的时代,创新者存,保守者亡,涌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变法高潮,催生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不断变革,使得中国文明的涓涓细流全面汇聚、重新融合、强力锻造而开创出波澜壮阔的文明正源,使中国文明达到了此后两千年无法企及的高峰。
《大秦帝国》的可贵,根本点便在于作者对战国精神把握得非常准确,有着旗帜鲜明的历史观,此历史精神贯穿全书,形成了《大秦帝国》激情澎湃昂扬向上的作品风格。
作者的智慧、胸襟、才华、见识在此体现的非常充分,而渗透作品的浓郁厚重的战国精神与战国性格,战国特有的大争精神和阳谋风格,更在于作品对中国文明正源的新视角和对秦帝国千秋功罪的新评说。
历史地看,中国原生文明的高原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是这个文明高原上的最高峰,它们衍生了中华文明,并且蓬勃发展。
如果说大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的“虎狼之国”,那么《大秦帝国》就表现了这种虎狼精神,我们民族曾经拥有的虎虎霸气和改天换地的创造力!
千余年后一部《狼图腾》出示,在提倡龙的子孙横行之际,狼的子孙更是振聋发聩。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自觉雄浑之气不足,而战国精神,这句话,也贯穿全文。
能忍则忍,当争须争,明哲保身、委曲求全,固然能谋得片刻安宁,但东帝齐国最后结局如何?
“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他们追杀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他们追杀工会成员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他们追杀天主教徒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已经没有人能为我说话了。”
马丁·尼莫拉牧师这句话,在我们面对恶的时候,不妨想想这些话。
读史以明理,看古而知今。
闭目而思。
从开篇秦孝公赢渠梁、卫鞅君臣携手开天辟地,一举肃清秦国,到惠文王嬴驷历经多年磨难终成秦王,揭开了秦东出的新篇章,苏秦、张仪二人合纵连横响彻寰宇,第一代名帅司马错雄起。
到武王赢荡即位,进军雒阳,却意外举鼎暴死,九鼎不再,到武神白起崭露头角,新君昭襄王赢稷临危登基,开始了战国最长君主大政岁月。宣太后为错战自裁,魏冉自谋私利终至身灭,范雎饱受重创后登相位,白起长平一战杀遍天下无敌手,终生未尝一败,国家干成宁自裁也不错站,雄主暮年也是颇多凄惨。
其后,孝文王赢柱、庄襄王赢异人两代过渡,计然名家蔡泽入相,商旅大士吕不韦奇货而居,《吕氏春秋》流传后世。
再到始皇帝嬴政迎来高潮,宵衣旰食,群臣同心,王翦王贲父子六国灭其五,李斯蒙毅中枢效力,蒙恬将兵九原北驱匈奴,李冰郑国治水筑陵,顿弱姚贾反间列国,终是一统天下,建立帝国。
随之,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大手笔、大气魄,这一代君臣,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燃烧透自己,为华夏文明奠定了最为厚实的基础。
只是,天不与寿,时不待我,终究在始皇帝驾崩后一朝溃败,陷入政治泥淖再也回不了头。
二世胡亥登基,赵高弄权,李斯不争,三公九卿、皇族子弟、忠臣良将悉数覆灭,严刑峻法不改,苛政酷吏不消,秦帝国终究不可避免的一朝崩溃了。
2015年12月去了次西安,走了华山,游了古城,最后,看了兵马俑。
世界奇迹之壮阔,中华先人之能工,无论多久都足以光耀全球。
面对历史,面对知识,你知道的越多,越觉得自身渺小与匮乏,求知若渴,大智若愚。
坦白说,去评述这本书里的东西,我这文笔太过苍白无力,即使借鉴他人之言,还是无法准确表述出自己阅读时候的心境。
其中滋味,不亲历不足以透彻。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千余年前的历史已然堆积了厚厚一层灰尘,很多东西,今天的我们都难以鉴别真假。
也许,《大秦帝国》这本书很多史论难以经得起推敲考证,但是,阅读时候带给我的体会,带给我的收获,足以让我写下这些话,久久回味。
点滴收获,照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