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原味的好
小时候,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觉得红薯,红薯面的窝头,玉米面的窝头都是美味。馒头更是上品,不用吃菜,软软的,透着麦芽的香气。直接体味它本有的魅惑,就身心通透,心满意足。吃点咸菜,是生理需求,是为了说话有大嗓门,干活有大气力。
当年人们议论,城里人吃饭主要吃菜,很少吃馒头。我听了,觉得不可思议,馒头就美味无比,还用吃菜吗?菜不搅了馒头的味道吗?
小时不爱吃菜,母亲一次次“引诱”。有一次,母亲烧好清水,就近在院里捋了把青菜扔在锅里,加了点葱花,香油。时令新鲜青菜的鲜美使我第一次改变了对青菜滋味的看法。从此,如果青菜不被各种调料淹没了原味,还是很愿意接受的。
如今,隔几日不吃顿纯正的青菜就觉得少了什么,极不舒服。
看到有人在吃菜时,大用各种调料。吃包子,饺子时大泼醋,吃蒜。真替他们可惜错失了菜的原味。
在做一次手术时,医生让我选择是做无痛的手术,还是正常的手术。我选择了正常的手术。我从小愿意接受生活的各种赏赐,感觉的范围很大。愿意把痛也当作正常感觉接受。因为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也没感觉出不打麻药的手术有多么无法忍受。
生理上倾慕原味,生活中也尽量节俭,回归本真。
总是受了亲人友人的怂恿才会去商场猎几身衣服。把时间用在购物上,为物所累,很觉无聊。
最怕去理发店,理发师傅总认为可以在我的头发上施展拳脚,而我让他们感觉到嘴上的功夫不到家,没有掏尽这个老顽固的腰包 。
在需求上,总希望能减就减。总觉得一个人无论有钱,没钱,都不要置下太多的东西,浪费掉宝贵的资源。看着孩子们就是买买买,有种物欲横流,“国将不国”的心痛。
在校门口接孩子,经常看到一位抱着传单给孩子们发传单的老女子。这位女子烫着时髦的卷发,摸着红红的嘴唇,一双锋利的眼睛,充斥着永不满足的欲望,连脸上的肉也颗颗耸立。一看感觉此人被什么东西扯掉了灵魂,让人感觉如此瘮人。使人想到了,这个人的脸上就写着她经历的一次次攫取,一次次满足。一次次更大的攫取…。被欲望撕扯的老女子如此丑陋,失去了朴我,真我。
胡兰成笔下写了如此的女子:浆洗好衣物,做好饭菜,坐在门口聊天,喝一盅茶,剥个土豆。没有穷酸相,没有非分之想,都好看。
一个人不受世俗的影响,不自卑,不自弃,有适宜,有敬畏,并常怀感恩之心,即使不是“诗意的栖居”,也如海上明月,山间清风。
每个人都希望更好,追求上进无可厚非,但也不能被一些东西控制,失去了原味,失去了真我。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本真,从眼睛,神色里都透露着狰狞。
每天有早起去菜市场的人们,就为了要些新鲜的蔬菜,食品。在各种食品涌动中,也有过时的,腐臭的夹杂其中,真假难辨。
人们总是擦亮眼睛,寻找最新的,没有被侵袭的。它们的味道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