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发表《整治违规吃喝,不是一阵风不能一刀切》一文,引发广泛关注。违规吃喝问题绝非小事,在实际工作中,其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
在日常工作场景中,一些违规吃喝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部分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在推杯换盏间,看似拉近了“关系”,实则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有的为了所谓的“业务拓展”,频繁出入高档酒店,费用报销混乱,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破坏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和营商环境。
违规吃喝绝非小事小节,它是关系党风政风、人心向背的大事。从工作实际来看,一顿违规的饭局,可能成为权力寻租的开端。当公职人员与利益相关方在酒桌上达成某些“默契”,后续在项目审批、政策执行等关键环节,就可能出现偏差,导致资源错配,让真正有需求、有实力的企业和群众错失机会,阻碍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整治违规吃喝,绝不是一阵风。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良作风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就像有些地区在开展整治行动时,一开始成效显著,但随着时间推移,违规吃喝现象又悄然反弹。个别人员心存侥幸,认为风头一过就可以照旧。这警示我们,必须要有常抓不懈的韧劲。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定期的廉政培训、案例剖析等方式,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的危害,从思想根源上筑牢防线;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机制,除了内部的纪检监察监督,还要鼓励群众监督、媒体监督,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在整治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度”,不能搞一刀切。要明确整治的核心是“违规”,而不是正常的餐饮社交。我们要依据党纪党规和相关法律法规,准确区分正常吃喝与违规吃喝。对于违规行为,要坚决打击;对于正常的餐饮消费,不能无端干涉,保障餐饮行业的正常经营和群众的正常消费权益。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拒绝参与任何形式的违规吃喝活动,在工作中坚守原则,不被利益诱惑。同时,对于身边发现的违规吃喝现象,要敢于举报,共同维护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