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上网冲浪(原谅我,今天被这个词触动了笑点)的一段时日来看,网络上的政治正确就是:女人,一定要壮大自己;不要依靠男人;你要有随时离婚都可以顺利开展自己生活的能力,你在婚姻中才是自在的。没有错,有一次我还看到为此创造的一个新名词,离婚力——能承担离婚的能力,离婚力越高,你在婚姻中的价值也越高。当时看得我直牙疼。
这话对么?某种维度上也对。所以前一段时间张雨绮和丈夫发生争执、小伤(原谅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了老公,然后直接公开提出协议离婚,便受到了当时全网的追捧——这才是新时代的女性!
但是,这种观点把一个家庭中的男女双方对立了起来,并且,它对很多真实生活中的女人,也太不友好了吧。
《奇葩说》第5季第四期“结婚前,我让伴侣在TA的房本上加上我的名字,有错吗”,嘉宾papi酱的注意点是整场辩论中,大家默认提出这个要求的一般是女性,她建议不要区分性别。
papi酱的收入要远高于她的老公,自有立场提出这样的观点,但是为什么大家一看到题目就默认提出方是女性呢?当然是因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长期就是这样分工的啊。
大家试想一下,我们真实的生活中,两个年轻人组织了家庭,过几年孕育了自己的宝宝,随着宝宝的出生,前三岁是谁在全职看护幼儿;孩子上学后的学习教育和日常照顾又主要是谁在担负;大部分的做饭洗衣家务是谁在操持;长辈的照料、各种家中琐事又是谁在主管。
女性显然在家庭内部的运营上参与了更多的部分,而男性则在负责家庭开销上被安排了更多的责任。本来各司其职(大多女性仍是职场女性,但为家庭的运营,在职场上多少做出了让步),这个家庭运行得好好的。现在非要求那个已经做好自己职责的女性,赶紧奋起直追,全方位碾压男性的在外战绩。超人是有的,但每个家庭都得有一个是不是也多了点。而且就算要比拼,家庭内部的KPI呢,被怪兽吃了么?
当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解决方式,有的长辈能够帮忙;有的老公工作时间不长,回家可以负担相应的家中事务;有的家庭经济能力较高,可以请育儿嫂和钟点工(即使这样,很多家庭还是更为看重母亲亲自对幼儿的看顾和教育)。但是,这些究竟有多少覆盖率?真实生活中,有几位母亲能完全放手去只负责职场事物,又有多少父亲能把育儿、家务一手包揽?而把这两个身份转换一下,不就是我们周围常见的模式吗?
我能理解现在的舆论,号召女性不断充实自己,不要停下对自己职场价值的提升,我自己也深以为是,但是这个观点可以用来提醒自己,若用它来要求整个群体那就不太妥了。我们不能忽视长期的社会分工,我们这样的言论,会让那些已经付出了劳动,尽职尽责的全职妈妈、家庭主妇深感焦虑。而女性焦虑了,请问男性你能舒适到哪里去?在英国居住十几年的一位大姐姐告诉我,她那里家庭主妇的地位一般都比较高,因为大家都默认一个法则——一个家庭中,只有主妇愉快了,其他人才有愉快的可能。我虽然并不了解当地的具体风气,但是听上去确实没毛病。
这个时候,我必须把《奇葩说》第四期中薛兆丰教授的观点搬出来——你们都说加房本这事情不太重要,那对方就会说不重要的话就别加。如果是我,我会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地说,加房本的事挺重要的。结婚就是办企业,就是签合同;办的是家庭企业,签的是一张终身批发的期货合同。双方一起办企业,那双方就要拿自己的资源出来,但男女双方给出的资源包是不太一样的——有身体、有生育能力、有容颜、有家庭关系、有自己未来增长的潜力。每个人给出的资源不一样,这些资源发挥作用的时间点和节奏也不一样,有人早一点,有人晚一点。传统上通常是女性早一点付出——生育、抚养家庭、照顾家庭;男性的作用,比较晚,大器晚成——30岁、40岁以后,他的作用才起来。这时候就会发生一个问题,一方做播种施肥,另外一方负责收割,那后面负责收割的人,就比较容易敲前面付出的那个人的竹杠,这是古往今来的一个规律。所以双方进入这个关系的时候,女方如果要问男方给一点抵押来表示一下,为未来如果万一出问题的婚姻做一点垫底,做一点保护,这有错吗?这没错。这就是我的观点。
大家可以看出,我真是恨不得把每个字都对照着视频原文打下来,一点都不想简略概括。当听到这段话的时候,我都跪了——薛教授坦荡磊落、十分冷静地说出这段话,就像在课堂上跟学生讲经济规律一样,周身有一种大师的气象。其实就房本是否署名这件事情,当然要根据每一家实际的情况来具体讨论。只是尊重一件事情的背后经济规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谈论种种感受,是不是更言之有物一点。
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薛教授的大型吸粉现场,但和朋友谈及时,朋友对这种冷冰冰的理性显得有些接受不良。从小被教育要争气的职场女性似乎还不习惯直面婚姻背后的真相,反而公号中“女性要自强”的言论更能符合一贯的自我要求。可事实上,朋友的孩子还年幼,家里育儿的责任还是主要靠母亲承担。
所以,没有错,从自身出发,我们要自强,要提升自己。但是,通过这篇公号,我也想对舆论做一点建议——让我们尊重家庭中男女双方每一份的付出,并为这不同的分工做出相应的保障——舆论上的,法律上的、制度上的。让家庭主妇能踏踏实实的经营家庭,让全职妈妈能有安全感的去带宝宝,让为家庭在职场上让步的女性能不焦虑自己的牺牲——让和家人沟通后,有意愿在家中承担更多事务的女性能被社会善意的对待。
毕竟工作是为了赚取薪酬,薪酬是为了服务家庭生活,如果男女两性在婚姻里都得这么提防、这么警惕,双方都铆足劲儿去经营自己的职场价值,那么婚姻质量乃至生活质量到底能好到哪里去?
一个多元的社会,是不是该鼓励家庭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和男女真实意愿来做出选择,让女性有更多的选项可以从容考虑,这对男性难道不也是一种松绑么?男女双方都松绑了,这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吧。毕竟婚姻这件事儿吧,一般要么双赢,要么双亏。双方既然是盟友,还是并肩在一起,望着同一个方向,这个家庭才能走得更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