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荒原(第三百一十三章)

第四十三章  *未济(一)*

第二节

依照深空探测器发回的、通过登陆球所采集的详细土壤数据,地球上的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复制出的那种毒性物质和其他土壤成分。为了传输这些复杂的化学结构,耗费了深空探测器上量子通信设备大量宝贵的纠缠量子资源,因为量子通信设备所能实时传输的数据总量是有限的,在这台设备装上深空探测器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

    这颗行星土壤中那种毒性物质的分子结构是如此的奇特,以至于科学家们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才终于在土壤模拟机中复制出了它。这些外星土壤生成的代价十分巨大,换算下来,每复制一克外星土壤就大约需要花费一千多元人民币,几乎是现在黄金价格的1.5倍,真的算得上是寸土寸金了!

    王正所领导的土壤改良项目,计划直接用复制得到的外星土壤作为细菌的培养基质,通过调整土壤中毒性物质的浓度,在培养皿中形成不同等级的毒性梯度,让土壤基质所含的毒性浓度由里向外呈现出逐步加大趋势。寄希望于让细菌自己慢慢进化出抵抗这些毒性的能力。

    在培养皿的中心区域,将会是一层黄色的土壤,这层土壤中毒性物质的浓度设定为5%;围绕着这层土壤,是一圈褐色的土壤,在这种褐土中毒性物质的浓度将会提高到那颗行星土壤实际毒性浓度的35%;而在这褐土层的外面又将包围一圈紫色土壤,这些紫土中所含有的毒性物质浓度将升高到70%;最终在培养皿的最外圈还有一层黑色的土壤,这层黑土的成分和外星土壤几乎一样,其中毒性物质的浓度已达到实际土壤毒性浓度的100%。

    现在,培养皿中的土壤基质都已经生成完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这些土壤基质中加入土壤改良细菌,然后将它们放入外星环境模拟机中。

    王正的团队早已选育出了二十种超级土壤细菌,这些细菌都以土壤为食,并已经可以接受5%浓度的毒性物质,它们将被直接放置到培养皿中心黄色的土壤上。这些细菌一代代繁殖后留下的尸体是不含毒素的,可以作为土壤的替代物。但究竟是否有细菌可以成功进化到抵抗100%浓度的毒性物质,说实话,连王正也没有确定的把握。

    接下来,这挑选出来的二十种超级土壤细菌,将被分配到一百个培养皿中,然后五个一组放入外星生态模拟机中。为了能尽快得到试验结果,这些细菌都已被加入了光敏基因,项目组会加快外星生态模拟机中的日夜交替频率,以刺激这些细菌迅速的分裂繁殖,加速它们的变异进化。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