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眼下及未来几年的全方位竞争,若单看立场、动机、形式等少数维度,可用即时战略游戏视角抽象类比。
中美当下形势及角色,类似多人即时战略游戏(RTS:魔兽争霸3、星际2等)中实力最强的两位选手。美方希望取得的局面,不外乎高手彻底掌握歼灭主动权后限制、养成、调戏、羞辱对手(对手投降或己方玩腻后直接消灭)等各种玩法(现实中如超级大国对中小国家的多维掌控,或经济体如香港在97年回归前有经济发展、市场但无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主权、任人宰割的情况)。
第一、二顺位选手要拉开差距,除按照游戏规则实操、常规竞争外,最简单的方法是让对方因游戏外因素(如心理失衡、接个电话、上个厕所等)而无操作、近似挂机,金矿木材等资源虽继续增长,军事实力却完全停滞且处于零操作状态———己方可利用此实践空隙爆人口到上限,一波带走。二者区别也明显,单纯按照游戏的制胜规则公平竞争只涉及场内、线上,选手之间基本不会爆发肢体冲突。当下美方近乎无底线的骚扰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更多花样的超限战,便类似以上“游戏内外干扰”,不排除玩着憋屈冲过来动手、砸键盘。己方的应对方向也不模糊,既然对方可能跑过来动拳脚,那么自己在满足着装、发型等次要因素外最好先练点散打、MMA乃至插眼掏裆,确保在座位上发生切磋也能占得上风。
本质上是能量视角下的升维思考、降维打击,当双方所处能级与三板斧均较为一致,战略上的优越性将至关重要。若某方在电子竞技能力本身有充分实力,只需排除上述外因,专注将游戏进行下去。这样即便某一时期处于阶段性劣势,也很有机会通过后续运营完成逆袭。
豆瓣阅读文章要2000字才能发表,附几条手记选存,凑点字数:
1· 稳定与禁锢:
一个国家、社会的自我封闭与科技、文化停滞,始自政治目的出发的强力文化管制,盛于主流机构、渠道、平台对言论与思想的自我阉割。较之前者,这种“情有可原”的自我约束几乎只有一个发展方向————越束越紧。和平与稳定是综合国力的发展的前提,无可厚非,但也理应注意方式方法,看到稳定与自我封闭、头脑禁锢、故步自封不过一线之隔。
2· 罗斯福新政与中国话语
由于多数制度(含资本主义)下社会内生性矛盾常引发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无数次被摆上台面,而中国历史上多次发生的以工代赈鲜有提及(甚至难免有人会认为中国用基建拉动经济乃至其它新形式的产业、资本、农民多方联动都是学罗斯福新政而忽视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与东西方话语权的归属或高频词使用惯性有关。鉴于眼下全球经济危机,未来一段时期这种情况或愈发严重,直到中国成为绝对强者、完全进入主流话语体系或中国话语自成一派后。另外,罗斯福新政诞生于彼时美国并非偶然,这种带着强烈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出台应该有迹可循。这点自己从艾茵·兰德小说《我们活着的人》的一段介绍中发现,当时(1930年代)“俄式社会主义思想”似乎在美国领导人间有一定市场。
3·发展之争与道路选择
这次以疫情与石油为早期肆虐表象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初现轮廓,一些专家称其为“非传统安全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各种收缩、筑墙、抱团与全球化、供应链价值观重构只是开始,当股市→债市→黄金的避险路径被逐一抛弃、连现金为王的底限都难以守住,军备与暴力的遮羞布便可能扯下。阶段性恶化背景下不确定性陡增,愈发荒诞拙劣的表演和潜在的硬碰硬在所难免,发展之争越过简单的意识形态冲突,上升为直白比拼国家治理能力与效率的道路选择,但愿少些生灵涂炭。
4· 被消解的平静与真情
肉眼可见的日常绝境之一:孕育洞见的平静与真情,随时随地被冲击、消解,愈演愈烈。刻意的无情和独处偶有助于觉醒状态延续,却非长久之计。
5· 积重难返的人类养殖场 与价值观马太效应
个人在肉体与心灵层面多存在一个不可逆的承受极限,引申至组织、社会、国家、全球亦然。从文化和现实的多样性、丰富度及供应链发展中某些悖论角度重新审视个别问题(包括世界范围内心理和精神问题的造成),趣味丛生。人类还在往前走,却也越来越将自己喂成大规模养殖场里的动物,远离自然与本性的真实。人们眼中更多看到规模扩大带来的效率提升,而无视甚至不懂边际成本在下降后还有个上升过程,不提前规划、节制而孤注一掷,未来有积重难返、几乎不可逆的一天。价值观有时也跟商品经济一样存在马太效应与劣币驱逐良币,愈发荒诞的现实值得警惕。
6·复杂人间与分布式进化
在我看来,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现成复杂体系是人间。每个独特肉身、心灵、思想,按着朴素的分布式存储与处理机制,代代犯错却又倔强传承。人的坚韧与脆弱,都是亮点。 无情应对荒诞无常为求生,而情义本身,又是自己珍视的:无论宋代陆游的诉衷情还是王安石的别鄞女、唐朝王昌龄的从军行还是李白的将进酒。每念高适王维杜甫李白一代盛唐诗人面对安史之乱时大概率的百感交集,都感叹那段时空的能量密度与世事弄人。 因了无常、局限与某些变故(不仅是意识形态之争、战乱或疫情),一些家伙开始对人类失去信心。不仅对自己,也对同类。未来或有人试图找新系统来解决人的问题,甚至情愿某种程度被掌控、取代而非自救。 自救者直面绝境、穿越荆棘、向死而生。祝好,大家和世界。
7·包装前后的作品
揭露社会现实的电影,如过去描述人口贩卖、毒品交易、黄色产业等,有其现实警醒意义,同时也是对某时代历史与现实的一种记录;个别从更细分视角和事件切入的文学影视作品,除了记录时代现实、人文关怀以外,其长远能量或许不足,但仍有可取之处。以电影、小说或未来其他形式呈现的内容,与剥去载体的内容核心并没有那么大差别,但由于包装、宣传、从众心理等前者价值常被放大。《自救者》为排解而作,但从小说立意来说,自己希望做的是应对现在未来所有人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虽然其必定应有具体的、相对狭隘的故事落脚点。故事情节,在根源上对自己而言不如理念与氛围的表达重要,但就自己对文字的态度,只要写了,就求自身能力的极致。目前远没有达到,甚至还没到费劲的地步,更多精力用在处理自己作为人的时间精力而非对作品的付出。于是清楚,料理好自己,才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