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结婚要不要门当户对
作者:雪&晓
01
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说交朋友。
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意思就是说,从历史里,我们可以看到事物兴衰的交替。古代人交朋友讲究八拜之交,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刘关张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但是看看他们三的出生,刘备,原文记载说,织鞋贩履之辈,就是一个卖草鞋的;关羽,在家杀了人,然后跑出来卖绿豆;而张飞,就是一个卖猪肉的;这三个人在一起就是典型的菜市场写生图。有一天,卖绿豆的和这个卖猪肉的打起来了。然后刘备一看,不行,我是汉室宗亲之后,得管管啊,就把这两人拉开了。这两人一看,这家伙这么厉害啊,长的还挺帅,那就别跟他斗呗,万一是城管派来的呢。这时候刘备就跟他们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恢复大汉河山。这两人心里一想,那行啊,那我们就跟着你混呗,于是就在一个种满桃花的院子三叩九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就这样形成了流芳千古的桃源三结义。之后三英开始找各种人交朋友,找袁绍,人家是四世三公,官几代,不可能理你的;去找刘表,人家有荆州富庶之地,才不看上你们这群乡巴佬。最后没辙了,辛得徐庶指点,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于是刘皇叔就去三顾茅庐,找到诸葛亮,史书记载诸葛亮是干嘛,说白了就是一农夫,好了这下找到了组织,来了个隆中对,之后一起创立了蜀汉帝国。
你看,交友尚且需要门当户对,更何况婚姻呢?
02
其实人与人相处,本质上来说追求的是一种舒适的关系。友情如此,爱情亦是如此。让我有如此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二姐跟我二姐夫,我家呢,条件很普通,就是典型的乡村娃;而我二姐夫就是典型的富家公子。起初他们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我爸妈就极力反对,核心反对点就是说,他家条件太好了,我姐嫁过去怕是要受委屈。但是我二姐深爱着他,于是不顾所有人反对,毅然嫁过去了。抛开嫁的远不说,婚后我爸妈他们每次过去玩,面对着他们家的人,总是有一种下一秒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尴尬,倒不是说他们看不起我们,而是真的没有共同语言。他们家谈论最多的就是该怎么怎么做生意,今年又赚了几百万之类的,而我爸妈只能谈论的就是,今年田里的谷子长势不错,或者今年的谷子价格还行。所以尽管我姐每次都想多留爸妈住几天,真的是待不下去,彼此的价值观,生活理念都差别太大。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每次过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因此,两个人结婚,所考虑的门当户对,倒不是说单纯的物质方面。而是在两个家庭观念方面的,如生活习惯,消费观念以及对事物的看法。如果仅仅只是说恋爱需不需要两个人门当户对,那自然不需要,因为既然你们能够相爱,就说明你们有共同话题,有共同点才能相爱,才能走到一起,但是这是婚姻,恋爱是两个人的事,而结婚却是两个家庭的事。当我们面对结婚的时候,考虑的不仅仅只是当事人自己,更需要考虑到两个家庭之间的相处模式。要知道人是环境的产物,家庭氛围、家庭生活方式和文件都是在一个家族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要知道如果没有相似的经历,是真的很难做到理解对方,所谓的夏虫语冰,就是说你对这一个夏天的虫子,述说着冬天寒冰的美丽,它是不能够理解的,因为夏天的虫子,它仅仅只生活在夏天。但是两个家庭有相近的生活习惯,对现实事物的看法相近,生活中才会有共同的语言,才会有共同的快乐,才会保持更长久的彼此欣赏,也才会让婚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所以,所谓的门当户对,在旧时,门当户对是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则很适合结亲。然而在现如今,虽然婚姻已经不再是局限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在两个人门不当户不对的情况下,你们的经历不同,价值观不同,看待世界的眼光也不同。要知道没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经历,真的很难说,我懂你,而大多数人想找的结婚对象,应该是心意相通的吧,这就在本质上显得矛盾。
因此,当我们选择说结婚需要门当户对,不是因为现实和功利,仅仅是想我们都多多思考一下,我希望每个人的婚姻都幸福美满,也希望所有人都能找到那个合适的人,和你相伴一生,白头偕老。
最后,我想说,对待婚姻,真的要慎重,凡事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