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匆匆︱意外的假期,不意外的瑞士风光vol.1

1月底飞往荷兰,赶上开学,在交换生自我介绍的初meeting上得知,开学一周之后就要放假一周。外国人没有调休的习惯,所以加上前后的双休日,我们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得到了一个长达9天的假期。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交换生——尤其是欧洲申根国范围内的交换生,试问哪一个不是抱着周游欧洲列国的愿望来的?所以,即便毫无防备,我们也以最快的速度决定了一个目的地,也是我之后半年欧洲游的起点——瑞士。

现在想来,还真是非常庆幸自己当年的决断英明,因为瑞士的确是欧洲最适合自由行,尤其适合自由行菜鸟们自由行的目的地。

想要用一篇文字穷尽瑞士的美,我知道是痴心妄想。所以只能一篇篇地码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旅行的最初,我对于这个国家的印象停留在了城市。那些繁华的街景,那些城市里穿行的人流,那些眼神间的客气和笑意……所以,还是从城市说起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苏黎世——原来你不是首都!

说起瑞士,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一个人畜无害的中立国?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脉?联合国的落脚点?瑞士军刀?

我想到的,竟然是苏黎世。因为,在我过往二十年的岁月里,一直把它当做瑞士首都来看待,直到这个常识性的错误被惊醒!原来,你是一个“假首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科普-苏黎世

是瑞士联邦的最大城市,苏黎世州的首府。苏黎世是瑞士主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苏黎世是瑞士银行业的代表城市,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瑞士联合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和许多私人银行都将总部设在苏黎世。

所以,人家只是最大,以及最有钱而已。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张通票走全境~

因为是乘飞机抵达苏黎世机场,又因为按照既定行程,我们在瑞士规划了大约9天的行程。所以,刚到机场第一件事就是买下一张Swiss Pass。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科普-Swiss Pass

即瑞士通票,使用天数从连续4天起~1个月不等,根据时长不同而价格有别。这是瑞士对外国旅行者提供的一种瑞士境内通用的旅游卡。

我们按照出行天数买了张连续8天的SP,当时价格是288欧元(不知道现在价格是否有变动)。虽然不便宜,但是便利性还是挺高的。原因如下。

SP适用范围包括:

1)在瑞士境内所有列车、主要城市的公交汽车、河湖上的游船;

2)可以免费参观瑞士境内470多个博物馆;

3)大部分登山的游览行程都能享有五折优惠;

4)通票乘坐冰川快车,不需要另行购买车票;

5)在冬季,还包括免费搭乘从滑雪目的地到机场的交通工具的服务。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啥?这是自由行游客的福音啊!尤其是像我们这种经验有限的驴友,能够享受这样的出行便利,真的感受到了瑞士浓浓的“善意”。

图片发自简书App

除夕的芝士火锅“大餐”

话说,我去欧洲游学的那一年,农历新年是阳历二月中旬。那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过春节,走在苏黎世街头,被父母叮嘱“吃点好的”,就闪身进了一家传统的瑞士芝士火锅餐厅。

在我感觉,瑞士人应该把这种食物定位成下午茶,而非正餐。但是,因为芝士火锅名声在外,名字听起来也诱人,我们就大有一种不可不试的决心。

菜单上来先傻了眼。瑞士虽然是一个经济和教育都高度发达的国家,但是官方语言为德语和法语,所以菜单上并没有英文标注。好在同属一个语言体系,看着拼写也大致猜出了一二。一看到类似traditional心想,这一定是传统了,而且标注醒目,显然是招牌!于是毫不犹豫的出手了。

火锅上来,照片拍完,正式开动!瑞士芝士锅是将芝士融化在锅中,然后将烤面包干蘸着芝士吃。这才尝了第一口,对于酒精敏感的我就吃出了点异样。明显有酒味!找来服务员一问,原来传统瑞士芝士锅里是由两种奶酪混合四种葡萄酒调制的锅底。

于是@#¥%……&*

那口味我至今难忘。当然了,在路上就是什么都要尝试~这种精神我还是提倡的哈~

图片发自简书App

Can I help you?

身在瑞士的亚洲人如我,听到这句话的频率之高,令人咋舌。基本上,只要你的脚步稍有踯躅,你的眼神稍显疑惑,或者你停下脚步张望片刻,就会听到这句话,并伴随着一个在欧洲国家不算客套的笑容。

关于笑容这件事,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他们的笑容总让我觉得有些客套,或者有距离感。仿佛是来自传统贵族风范的礼貌所伴随着的笑容,总让人有疏离感。当然,这是后来旅途中总结出来的。所以,我当时不够珍惜瑞士人的笑容……

言归正传,其实关于助人为乐这件事,我在去瑞士之前就早有耳闻。但是这么夸张地被问候,我也是意想不到。到底是出于习惯,还是说在他们的公民教育里存在这样的细节和要求,我不得而知。偶发事件都不足为奇,同样的话我也在别的国家听到过,但是像瑞士如此高频次的出现,似乎只有在这片热土上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德语区vs法语区

官方语言两种的国家,在欧洲不少见。比如一半荷兰语一半法语区的比利时,又比如一半德语一半法语的瑞士(其实瑞士还有一小块意大利语区,曾经在那里问过路,基本上就处在沟通失灵的状态)。

对于语言到底会不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一个地区的民族性,我没研究过,也没看过这方面的研究。

但是在瑞士,我还是感受到了德语区与法语区不同的文化冲击。

德语区流利的英语vs法语区的大舌头

德语区一丝不苟的市容市貌vs法语区出镜率飙升的阿拉伯烤肉店

德语区相对简单的饮食vs法语区的食物博物馆

……

或许是语言的差异,让我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这里的一些变化。但是,这也是一些有趣的细节~

图片发自简书App

瑞士风光真的不在于城市,想要看最美的瑞士就不得不去阿尔卑斯山脉~所以,下一篇,就去探寻那片让我“丢了魂”的冬日雪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