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忙碌一天,送完老大去学校回来,依旧还在下雨。
由于冷空气不甘寂寞地前来来南方凑热闹,降温好几度,听着窗外淅沥沥的雨声,想逛河堤散步的念头也被抛弃了。
在客厅看了一段时间动画片的三宝,开始无聊,开始打申请:“爸爸,我想去书店。”
这容易,马上安排。
骑上小电驴,披上雨衣,大约五分钟,车着她到了新华书店门口。
市里其实也有几家另外的书店,不过论规模,比环境,还是这里感觉最好。所以,我们家口中所说的书店,都是定指。
一进门,我指着右边熟悉的几盆花艺,对三宝说:“有段时间没在这里照相了,来一张吧。”
三宝当仁不让,马上摆了个笑脸,嗯,还算上镜。
我夸她长高点了,她竟然在我耳边说刚才是踮着脚的。不由得心里一笑,这小机灵,把老爸都骗到了,拍照时我竟然没留意。
这几盆花艺,印象中摆在这位置好几年了。三宝自一两岁逛书店时,就时不时站在那拍照。
一开始,花艺有三盆,高中矮排列,看着照片里瘦小的她,想象着什么时候高度能跟最高那个大花瓶一样,便久不久给她站在那拍照。
却不知,等她长高一些,隐约有超过大花瓶高度的趋势时,某一天,换了一个更高的花瓶摆放在那。
那花瓶,就像知道她心里小目标似的,傲娇地说:“看你还想那么快赶上我。”
所以,一直在长高的三宝,和大花瓶的高度差,依然那么大。自然,天真的她,依旧充满热切的盼望,全然不顾对方已更改了“规则”。
有时,老爸我还在想,要不要每年固定一个时间,在这拍一张照片留念。
比如,每年的读书日,或者是她的生日,或者其它的什么日子。变化的每一年,有一张固定景物的照片对比,仪式感会很有趣。
然而,空有想法,执行力跟不上,只好作罢。不过,每年不定时的照几张,倒是执行下来了。
从小开始,三宝的特点,就是不愿待家里。要么跟我们出来散步、骑车、溜冰,要么自己报想去玩的地方,如体育馆、江南公园等。
这书店,也是她心中的打卡地之一,也许她的心里,这就是一个玩耍的场所。
之所以说玩耍,并不是说她会在这里吵闹,而是说她在这很放松,想看的书翻几页,想读的就叫爸爸轻声读给她听。
有时,还见她和新来的年纪相仿的小朋友一起找书看,一起读。显然,这也是她的一个交际场所。
开始时,书店四楼装修有一处专门给亲子阅读的区域,挺高大上,每天晚上人也不少。
可惜好景不长,四楼挂装修状态牌,不开放了,儿童的书,全部移到了三楼。
饶是如此,每次去书店,我都憧憬着四楼恢复开放,有时搭电梯,都直接先按四楼,看看开门营业了没。
结果,一年接一年的失望。扳指头算算,三年,怕是不止了吧。
不过,就在我再也不抱啥希望之后,三宝却延续了我的习惯,每次刚来到三楼,总要跑去往四楼的楼梯口看看,能否可以上去。
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当看到数年过去、依然挡在楼道中间的告示牌,三宝生气了,只见她大声一喊:“还不开放啊,我现在都、都读幼儿园……”
后面的话终止了,有点语无伦次。老爸当然能明白她的意思,盼望了那么多年,我幼儿园都准备毕业了,你这还没装修好重新开放,没打这么骗小孩的吧?
话虽如此,其实还是能理解的。也不知这年头,书店生意是盈是亏。整合一些场所,合理缩减成本,当是情理之中。
对这家书店,一直印象还是挺不错的。老国企嘛,还这么亲民,难得。
这十年间,见她不断改动的装修风格,心里也是佩服。就犹如一位常年陪伴的长者,依然不断地通过各种化妆,给自己保持年轻,保持活力。
岁月流逝,书店依旧,爱逛书店的心情依旧,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