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沙龙结束,已经四天时间了,这几天一直在回忆过去几场沙龙的点点滴滴,反思自己的同时,也去翻看了合肥团队伙伴们的朋友圈,也从中学习了不少。
我最需要做的是自我反思,在沙龙定下来之后,自己没有全力以赴去准备这几场沙龙,太过于相信自己。虽然课件和稿件自己都准备过,也自己尝试着讲过。在到合肥之前,总裁办玥希老师也一直在担心我会讲不好,本来说好要听我讲一场,听听我讲的如何,再给我一些意见和建议的,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一直没有做这件事情。
刚开始的时候,我是觉得老师的担心是多余的,是不信任我,但是,越接近沙龙的日期,我自己越紧张,也完全理解老师的一些话,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是继续向前,还是马上止步,无论怎么走都是有风险的。我与玥希老师也是做了深刻的探讨,最终决定大胆尝试。
第一场沙龙,由于我的开场的破冰没有做好,整场沙龙始终觉得,与学员之间隔着很大的距离,讲课过程中,我自己认为穿插了故事的部分,但是仍然不够,学员还是觉得道理太多。这是我课件打磨不到位的地方。还有一件没有做对的事情,就是,没有与DJ老师小芬提前过一遍所有的课件材料以及所有的素材视频,导致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出现问题。
在沙龙结束的第一时间,我和小芬一起做了复盘,把所有出现的问题都过了一遍,总结出一句话“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前期练习太少”。而当小芬出现失误的时候,我内心没有着急,而是一边圆场一边告诉自己“允许”,同时内心中也是愧疚与感恩并存。合肥团队如此信任我们,而我们却在沙龙上失误频频。
11号的早上,我问小芬“你紧张不?”她说“不紧张”,但是到了沙龙的现场,开始连接设备,开始放音乐视频的时候,她发信息给我说“好紧张”。是的,我们都很在乎这一次的合肥之行,而越是在乎的时候,越会紧张到不知所措。
首场沙龙,可以说是在尴尬中开始,在尴尬中结束,好在有一位父亲为自己的女儿购买了一张980元的门票,否则,我这一场可能要挂零了。
难过吗?难过!于我来说,这一次沙龙比我之前讲过的沙龙状态都要差很多,但是时间不允许难过,情况不允许难过,我需要做的是及时调整自己的课件和讲课的方式。所以,12号一整天,我和小芬把自己关在酒店房间一整天,我在讲,她在听,给我反馈,之后跟吴琼联系,打磨稿件。
13号的演讲沙龙,原来准备的稿件被全部推翻,重新梳理,及时调整之后,当天的沙龙相比较于11号有了跟大的进步。吴琼说“你让我们看到了绝地反击”,其实我内心更多的也还是愧疚与感恩。
13号的沙龙整场氛围很好,主持人的开场很棒,大家都放开了,我开始讲课之前也换了开场方式,开场就与大家拉近了距离,由于课件的调整,我看到大家认真的做笔记,我知道,这一场大家会有收获,不会像之前一样觉得理论大于实际案例了。很开心的事情是,在沙龙结束之后,我又与参加沙龙的学员沟通了40多分钟时间,她们都想要参加《演说影响力》的课程,也想要参加两会周年盛典。她们离开会场的时候脸上满是喜悦,笔记本上记了满满两大页。
还有两位学员听完沙龙,在SUN的交流下要完款院长。我知道,这不是因为我沙龙讲的多精彩,而是合肥团队前期的铺垫工作做的好,而我只是幸运的撞上了好时机而已。开心的事情是,沙龙结束之后,也有几位学员购买了门票。我的结果可能比不上其他沙龙讲师那样辉煌,但是相比较于上一次,我有了进步。
在沙龙开始之前,我问老师“我对销售还是有恐惧,怎么办才好?”老师告诉我,把“感召”换成“欢迎大家回家看看”,当我的心态调整为这样的时候,我也发现,最后的感召自然多了。
第三场的沙龙,我也是修改了很多的部分,加进去很多案例分享,还有小故事,但最后的结果学员反馈,还是道理多了些,我知道,学会讲故事,是我接下来需要修炼的地方。第三场很多学员都是读书会的会员,已经有了门票,相比较于第一场,第三场也是比第一场有了很大进步。
下一次,我不知道我会去哪里,但我知道的事情是,从现在开始,我会更加认真打磨自己的稿子和自己的案例,在出征之前,找老师去把把关,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给我这样的机会去试错,去成长。
我无比的感恩玥希总裁能给我这一次出来的机会,让我走向市场。如果不是这一次的尝试,我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在哪里。我也无比的感恩合肥团队的每一位伙伴。自后离开的那一天,我看着吴琼,跟她说“咱们俩,一个石大胆,一个吴大胆,一个敢请,一个敢来。”她看着我说“如果不是你自荐,我可能真的想不到会请你来!”想说机会是自己争取的,但同时争取到机会一定要珍惜,要重视。
感恩吴琼后两次沙龙跟我一起耐心的过稿件,过流程,感恩合肥团队每一位伙伴对我的鼓励,即使第一场讲那么烂,仍然给我打气,没有放弃我。Sun说,“我们也是在成长,我们一起成长”。
昨天前天,翻看了合肥团队伙伴们的朋友圈,发现一个秘密,为什么合肥距离深圳那么远,但是这边伙伴的激情和热情以及讯息丝毫不亚于在深圳的团队,就是因为,每一次的课程,合肥团队都有至少一位伙伴去学习,而去学习了的伙伴,回到家的第一时间就是带着团队一起做复盘,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讲给没有去到课程的伙伴,所以,虽然有些伙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去到会场学习,但是进步一点都没有落下。
这是我们其他团队需要学习的地方。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这是合肥团队给我最深最大的感触。
感恩合肥团队给我这一次机会,感恩所有伙伴对我的包容,感恩晋杭老师对我的指导,更加感谢的是玥希老师和公司及总裁办对我的栽培。
接下来我会更加努力,一定不会再让相信我的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