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期拖垮了我们的现金流,客户跑路成了常态。”嘉影广告总经理潘总在访谈中坦言,传统影像加工行业长期受困于线下模式的重资产与低效。2016年,公司果断砍掉所有线下业务,全面转向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这一决策背后,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切换,更是一场从“人情生意”到“标准化服务”的体系重构。
转型初期,嘉影面临两大挑战:
一是跨部门协作的复杂性。从设计、印前、生产到物流,20多个环节需多部门无缝衔接;
二是团队能力的断层。服务团队内有00后也有80后,个人能力的差异导致服务能力也有参差。
通过对企业微信和微盛AI SCRM的深度使用,嘉影将服务流程和协作流程标准化,实现了内外一体化提效。
01
如何用企业微信建立私域
重构客户关系
“私域是未来生意的核心阵地,但纠结两年才迈出第一步。”潘总回忆道。嘉影的电商矩阵覆盖十多家店铺,客户分散且需求多元,私域运营一度陷入“如何分层”的困境。
引入企业微信后,三个关键动作改变了局面。
第一,就是对「标签』的使用。客户标签体系的重构,让管理和服务都更精准了。
在企业微信上,通过手动+自动标签,嘉影将客户按来源店铺、消费价格、相册主题(如宝宝纪念、婚礼跟拍)等维度分类,形成分门别类的精准用户池。例如,一位购买“亲子旅游相册”的客户,会被标记“高客单价”“旅游主题”,后续推送相关新品时转化率提升30%。
第二,是「活码」与「素材库」的协同。
通过微盛AI SCRM的活码能力,嘉影为不同店铺设置专属活码,客户扫码后自动打上来源标签,并分配客服。结合微盛AI SCRM的「内容中心」功能,设计团队将样册模板、案例视频分类存储,客服可一键发送并追踪客户浏览轨迹,为二次营销提供数据支撑。
第三,是从流量思维到用户生命周期运营。
“相册不是快消品,而是情感载体。”潘总强调。嘉影将私域定位为“长期陪伴”场景:春节推全家福主题、毕业季推纪念册活动,甚至为宠物相册客户定制专属服务。这种“标签+场景”的组合,让复购率较公域客户提升2倍。
02
AI能力的接入
让服务有温度,让效率有刻度
在定制化服务中,嘉影面临两大痛点:客服响应速度与设计沟通成本。潘总分享了微盛AI SCRM中的AI工具在企微服务中的实际应用:
● 【智能回复】:通过微盛AI的语义分析,聊天侧边栏实时推荐最佳回复。例如,当客户询问“能否加急制作”,系统自动弹出标准话术与加价选项,减少新人培训成本。
● 【智能识别】:AI根据历史订单分析客户偏好,给出相应的推荐建议。比如,对于一位多次浏览“简洁婚纱风格相册”的客户,AI会优先推荐简约风婚纱照推荐话术,提升转化率。
“AI不是替代人,而是让人更专注创造价值。”潘总举例,一位客服曾用AI推荐的诗意话术打动客户,促成万元订单,“冰冷的流程交给工具,人性的温度留给团队。”
03
私域与AI的“慢生意”哲学
访谈尾声,潘总提出了对行业未来的洞察:私域的本质是“用户资产化”。“公域像种菜,私域像种树。前者追求即时收割,后者需要长期培育。”嘉影计划将私域营收占比提升至30%,通过会员体系与定制服务深化客户粘性,AI将重塑服务链。
潘总透露,正测试AI自动生成相册排版功能,“未来客户上传照片后,AI能根据场景自动设计,把沟通成本从几天压缩到几分钟。”
嘉影广告的十年转型,印证了一个趋势:在未来,工具的价值不在于“颠覆”,而在于“连接”——连接流程的断点、连接数据的孤岛、连接人的创造力与机器的精准性。正如潘总所言:“转型不是追风口,而是用对工具,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对于传统企业,企业微信与AI的融合,正打开一扇从“效率升级”到“价值重构”的新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