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题:应用排比句式递进,引入主题。“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是如何从一个普通人完美逆袭的?
二、主题一: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竟成。
1.观点: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
2.素材一:二十三岁时,曾国藩参加了科举考试,曾国藩名落孙山。为了志向选择留京苦读,等待三年后的科举考试。留京期间他广结好友,开拓眼界。
3.素材二:曾国藩青年志大,胸怀天下。在曾国藩心中,二十五岁的他前程似锦,未来可期。可这一次的科举考试他依然以失败告终。但这们不影响曾国藩的人生追求。
4.结论:有坚韧不拔之志。
三、主题二: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1.观点:远大的志向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想要有所成就,当需持之以恒。
2.事例一:曾国藩终在第三次科举考试时名列前茅,成功入主翰林院。
3.事例二:其六弟因科举落榜自暴自弃时,曾国藩劝说,成功不是偶然,一个懂得反省并极其自律的人,在自身的缺陷面前,看得清楚,想得明白,最重要的是勇于改正。
4.结论:没有恒心的人没有资格谈成功。
四、主题三:熟: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
1.观点:孰能生巧,不管是做人、做事,“熟”起到关键作用。
2.事例一:曾国藩熟读、精读书达到吃透的效果。
3.事例二:古往今来,那些有成就的人皆将“熟”字吃透。
1)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笔山”和“墨池”的典故。
2)金庸在小说中塑造了郭靖。
4.结论:万事皆熟,熟则能强。
五、主题四:静: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
1.观点:“静”不仅是一种修身的法门,更是处事的哲学。
2.事例一:曾国藩以静制动,周旋其中,不管是带兵打仗还是与人谈判,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应对一切。
3.事例二:他曾请教许了多老师,纠正恶习。
4.结论:静能生明,静以修身。
六、主题五: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
1.观点:有一种智慧叫做功成身退。
2.事例一:(正)他身居高位,淡看功名。
3.事例二:(反)六弟却没能看得那么开,遭到猜忌责难,抑郁而终。
4.结论:人生须看淡看平,才得以善终。
七、总结升华:
古往今来,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曾国藩的成功也只能借鉴不能复制,用对这五个秘诀,你终会塑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八、拆解心得:
破题平稳,较吸引人;正文结构简单清晰。
拆文人:山果花
解读《曾国藩成功五字诀》
(来自公众号“国学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