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讨厌坐公交车,因为乘坐公交车会把你的体面撕的粉碎。
小时候还不会思考体面不体面的话题,就只是讨厌拥挤的公交车上人们的嘈杂声,有邻里的闲谈,有放学的孩子在讨论班主任和作业,还有妈妈教训哭闹的孩子。如果更拥挤的时候,就连嘈杂声也没有了,处于过道里的人们安静地挤来挤去,就像深海里的暗流,让即使站在两旁抓着扶手的人也不能工整地站着。小时候的我背着一个大书包,所以不可避免的不管在哪里站着都会感受到有人在用力拨开书包往里走。
遗憾的是,现在的我,依然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也依然要挤公交车。
我不止一次地感觉到,北京城里的公交车总是忽慢忽快,司机最擅长竞速和急刹车。人挤人的时候,大家都像水草,随着水波一样走走停停的公交节奏在摇来晃去。我有时觉得好笑,一车子人的节奏和摇摆的方向完全是由司机掌控,如果碰到乐感强的司机,放一个曲子,整车人就可以组成一段即兴舞蹈。
我关于北京公交车的印象,显然也离不开晕车的感觉。跟着人群摇头晃脑袋,很难保证清醒。但是我思考了一番,又得出一个结论,除了坐车时间长短的分别,晕车可能也与目的地有关。我在家坐公交很少晕车,因为每次坐公交也多是和同学约着出去玩或者去姥姥家,心情总是愉快的。而在北京坐公交,和别人去玩往往选择地铁出行,又快又平稳还不会轻易破坏自己精心维持的造型,只有去学习,去工作这样的事情,万不得已才选择公交车。这样一想,我也就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