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it on my way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好重,原以为是书的纸质好,所以厚重,后来才明白,这本书的内容也如同它的重量一般,让人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把它的内同消化。
第一次认识阿米尔.汗是在那部《摔跤吧,爸爸》的电影
我很少会因为喜欢一个演员而盲目去观看他所有作品,我关注的是电影的剧情,思想以及整个故事的连贯性。
还记得,当时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内心就像被打了鸡血一般的激动,感觉梦想又回来了。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名国家摔跤手的梦想,那就是代表他的国家拿下一枚奥运金牌,可惜他自己没法实现这个梦想,原本打算等妻子生个儿子,把梦想留给儿子去实现,结果很不巧,妻子 一直生的是女儿。后来的某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女儿有摔跤的天赋,所以像训练男孩子一般训练自己的女儿,最终让女儿成为了代表自己的国家参加奥运会,并在会场想起了自己国家的国歌。这是一个关于梦想成真的励志故事,同时也把范围扩大到他们国家中妇女的权利问题。它的关注点不仅仅是梦想,还关注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从这个层面,可以看出导演是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人。
而这本书,讲述的是阿米尔.汗从出道到现在所有经历。阿米尔.汗说,他的梦想是当导演。从小生活在影视世家的背景,让他对很多环节都比较熟悉。后来,他接触到拍电影,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他成功地演出了人生的第一部电影,取得很好的社会反响。当然,作为一名演员,在所拍的作品中,肯定有一些十分成功,也会有一些不尽人意。这本书的一个优点就是,把很多印度的导演,演员对阿米尔.汗的作品的评价写出来,其实也是教会我们如何去赏析电影,分析了每一部的电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也分析了每一个时代背景下有些电影为什么火不起来的原因,让人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不仅仅看的是一部传记,同时也是一部影视赏析大作。
从阿米尔.汗的经历中可以看到,他一直都对这个世界持一种理性的态度。他从来不会为了刷存在感而随便去接电影,他所参演或拍摄的电影题材都是经过认真筛选的,这个原则不管是在他事业的高峰期还是低谷期都不曾变过,这一点是值得很多人学习的。年轻的我们,很多时候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然后逼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殊不知,满腹诗书气自华。
虽然阿米尔.汗一直强调电影的功能就是娱乐,但是从他这些年来所拍摄的电影来看,都是带有各个时期的主题,它不仅仅关注电影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同时也通过电影反映出社会的一些问题,刺激所有的人们,引发人们的思考。比如,在《摔跤吧,爸爸》中的一个情节,吉他和巴比他偷偷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或许在很多人的眼中,女儿早早出嫁是正常的,甚至在年轻的一代也认为这样子是对的,但是这位父亲到了现场给了两姐妹的堂哥一巴掌,他们认为父亲太不讲理了,可是她的同龄人却说,其实这样子的父亲才是真正的关心他们,而不是在很小的年纪就让自己女儿出嫁,然后从此以后就有做不完的活。由此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这样的一个传统是否要进行改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呢?他的电影,从个人的小小梦想,到普通大众的梦想,再到很多人的梦想,再到一个国家的梦想,后来还有很多的自主的思考......层层深入,让人明白,其实好的电影,是可以影响很多人的。
最让人感动的是阿米尔.汗的敬业和专注。每挑战一个新的角色,他都要花时间去适应它,变成它,然后演绎它。他会为了一个角色突然增肥20公斤,然后为了下一个角色练出八块腹肌,之后为了演更年轻的角色,把八块腹肌减重到消失......他的每一次新角色的挑战,都是要让自己变成那个角色,像观众重现那个时代那些人的思考。这一点,让很多自愧不如,毕竟现在有些影视作品,看着好心酸,真正的演技没看到,还要借助各种抠图来完成,太过于表面化了。
这个精神体现到每一种工作中都是难能可贵的。太多人,太多的时候都想着要成功,却很少静下心来花时间好好地沉淀,努力,练就一身真本事。
看完整本书,其实感觉有点像在看印度电影的近代史。满满的时间穿越,满满的年代感,还有满满的发展历程。以前看到“宝莱坞”三个字,我以为是“好莱坞”在印度的不同译法,看完这本书才明白,原来印度有个宝莱坞,那里是它们的影视中心。我也第一次了解到,原来印度也存在很多的方言,我一直以为他们就只是讲着印度语和英语,也了解到,宝莱坞在印度的受众范围。
我行我素,其实在这里并非是贬义词,正因为阿米尔.汗的我行我素,他才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优秀的作品,用译者的话说,大部分都是经典之作。正因为他的那份专注和尽责,所以才会有很多完美的表演。同时也让大家明白,当身边所有的人都想要努力变得更好的时候,未来才会有希望。个人觉得,艺术的价值在于体现一个时代的主题,同时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问题,然后带给人有价值的思考。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阿米尔.汗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