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好好学习》这本书的人都知道,成甲大佬每天都会用自己宝贵的晨间时光,花上1-2个小时的时间写日记。他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习惯,“当和其他人花了同样的时间、经历了同样的事情时,自己的收获和成长却和他人完全不一样。”
1、为什么你也每天写日记,却没有取得大佬那样的精进?
说到写日记,大概很多人脑中浮现的是学生时代在老师的要求下苦苦憋出800字的场景。
也许你甚至有点不服,你也坚持日更日记700+天,为什么没有感觉到大佬口中的神奇功效呢?
那是因为你的日记类型跟他们的根本不是同一个。
日记,需要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但学生时代式的日记更偏重于文学技巧的训练,比如如何描写天气、场景、一件事,锻炼的是表达能力而不是反思能力;
而我们今天说的日记则更偏重于了解、分析自我,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的决策,从而产生新的经验和知识。
要怎么写出这样的日记呢?首先我们要重新了解写日记的目的。
2、写反思日记是为了什么?
难道就是记录工作、生活中,今天又完成了多少多少工作量、谁谁又受到领导的表扬、谁谁今天穿了什么衣服吗?
单纯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记录是为了更好的分析,从而找到规律。有长期反思习惯的人能够:
更加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工作、生活中更懂得扬长避短,助力于自己对工作、生活的掌控感;
能够发现自己经常犯的错误,提前想好应对措施,降低以后犯错概率;
对自己近期的心理状态了然于胸,知道产生的原因,也知道如何去控制;
对多日的反思日记做总结,了解这段时间里,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哪些决策帮助自己进步。
……
举个自己的例子。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自控力不强且容易情绪化的人,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明明早上列好了计划,刚起床的2个小时内计划能够顺利进行,一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心情放松下来,打开了电视剧,便开启了刷剧之路一去不复返。到了晚上又常常懊悔自己浪费时间。
今年进行反思日记以来,我发现了几个毁灭性的time killers,一旦接触它们,我就很难控制住。于是我采取了多个保险措施:
1、隔离危险元素,如卸载王者荣耀、避免”吃饭+刷动漫“的动作组合;
2、想娱乐的时候,用危险性更低的动作代替,如用”刷美剧“代替”刷动漫“,因为我看美剧的最长时长(1小时)比看动漫的少得多(n小时);
3、每次重复犯错的时候,做详细的记录,加深印象,在潜意识里提示自己不可继续。
多次反复实施以上3种措施后,错误出现的频次便大幅降低。
再举另外一个例子。
近年来,我发现自己有个这样的趋势——一件事情难以坚持。导致涉猎颇广,深度却不够。出现这种情况,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是意志力的问题。
但自从写反思日记以来,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不是主动放弃做这件事,而是因为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大,过几天就把要坚持的这件事忘记了。往往隔了好一段时间,突然记起来,重新拾起,过几天又忘了。
这时候我做了一个假设:我不是意志力、驱动力不足,而是心太大、爱忘事。针对这个情况,我给自己设置了双重提醒机制:
一是反思日记中的计划栏,具体的后面会展示;
二是利用一个叫【小日常】的app,每天打卡。下图是8月底以来的执行情况,虽然也有犯懒和遗忘的情况,但是相比之前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已是不错的开端。
3、反思日记怎么写?
写反思日记确实会给一个人的生活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但我们需要什么事情都进行反思吗?
芝麻西瓜一把抓的分析都是低效的,我们需要选出每日发生的事情里面的keystone(关键事件)。
而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记录以及被分析的时候,我会应用一个原则:”2/8定律“。将能想到的当日发生的事情列个清单(或者列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事情),问自己两个问题:
这件事情发生了对我今天的工作/生活有比较大的影响吗?
这件事情发生了对我以后的工作/生活有比较大的影响吗?
如果答案是YES,那么它就是值得拿出来讨论的事情。
当然,这样的判断方法比较主观,你也可以自己定一些比较定量的判断标准。
当找到关键事件之后,我们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是一件什么事情?
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
结果如何?
做的时候怎么想的?
有没有做的不好/好的地方?
如何改进/发扬?
当你认真思考并回答完这几个问题时,你会对自身的心理状态、对事情的把控程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甚至对以后可能发生的类似的消极状况做了一个应对预案。
4、我的反思日记模板
一个人关注的领域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所以给自己做一个模板,是一件省心省力的事情。
当然,模板内容是会随时间调整的。之前为了了解自己的时间花费情况,有一个时间日志栏目,配合timelogger记录一天中自己时间的去向,了解自己的做事效率。最近我觉得没必要继续了(每天都很规律),就删掉了。
本来想叨叨500字,没想到还是破了千。话痨属性无疑了,咱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