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3,一粒稻米定乾坤,探寻平凡食物背后未知的故事!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如来。

——《华严经》

文丨旧故麻袋

看《舌尖上的中国》,感慨中国地大物博;看《风味人间》,探究中国美食在历史中的流变;看《人生一串》,体悟大街小巷里的市井生活;看《早餐中国》回忆乡间早餐的温情故事......关于“吃”,纪录片拍的越来越细,越来越动人,但却没有人愿意去探寻每日我们都无法舍去的主食:稻米。

小时候总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长大了之后,反倒对米饭没了当初的认知,连去超市买米,我都不知哪种米是什么稻谷精制而成,只知道,泰国香米是长长的,糯米是白白的,圆圆的米吃起来比较香,除此之外,我对米一无所知。

7月初,央妈上新了一部名叫《稻米之路》的纪录片,讲述稻米从古至今的传播,以及与人类社会密切的关联。这个世界三大主食之一,亚洲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终于被我们搬上了荧幕。

这部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开篇有说:“让我们踏上稻米之路,透过一粒大米,看到平凡食物背后未知的人类故事。”一粒米虽小,但它包含着人类发展的艰辛历程,蕴藏着稻米演变的历史年轮,甚至佐证人类文明史中的每一步点滴。

看似最寻常的稻米,却拥有着万年以上的寿命,它最早被中国的先民发现培育,让曾经靠着狩猎生活,飘忽不定的先民,有了土地和家园的意识,改变了最初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逐渐择地而居,守几亩良田。

节目组为了更好地呈现稻米在人类文明中产生的作用,花了整整四年时间制作,依据详实的考古资料,跟随考古学家的足迹,见证了数千年前人工栽培稻米的起源以及向外传播的途径。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诸多顶尖学者,用科学的语言去解读稻米,用严谨的视角去认知稻米。

在《稻米之路》的纪录片中,我们可看到节目组试图用阐述稻米所负载的中国文明,来呈现中国与各国文明相融相生。

从长江流域到松花江以北,从西北高原到东北黑土地,稻米用不同的生长习性和形态,在广袤的大地上繁衍生息。而此时,稻米的脚步也并未停下,从中国出发,辐射到全世界各地。从东向西,稻米经由西亚传到欧洲,从海上丝绸之路,稻米又到达了东南亚和更远的岛屿,稻米无处不在。

它走向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再到西亚乃至亚欧大陆另一端的意大利......伴随稻米的传播之路,宗教、文化、艺术等文明,也都跟随稻米的种子,一起传播到远方,最后形成了多元化的世界文化。

稻米的故事,不仅仅关于稻米的传播和本身,它还关于生命、关于财富、关于信仰。

稻米可以影响一座城市的兴衰,南粮北运,南方的稻米通过大运河的运输,送到北京,繁荣了运河两边一座座城市,稻米带来的经济社会变化不容忽视。

在日本,稻米代表的是精神追求,相扑被誉为日本的国粹、国技,它来源人们感恩稻作之神的仪式,每一次获胜都是“稻灵”的胜利,表达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稻米的感恩之情。稻米还是日本人用来祭祀神灵的贡品,稻谷有“稻魂”,人们用稻米祭祀敬神。

这一次,不是简单的“农业知识普及”,更不是单纯的“历史讲述”,而是通过稻米来“见微知著”,稻米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不仅仅是食物,对中华民族来说,稻米自远古以来,在果腹之余,更为文明的创造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全球多地采景,精致的画面,让看似枯燥的“历史”更生动地呈现。稻米的故事,其实是生命的故事,如今,稻米,几乎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印记,记录对土地的感情,诠释对人类的意义。

“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以食为天”,《稻米之路》从一粒米出发,描摹了精神世界,小切口、大情怀,稻米根植于生活的周遭,并经人类之手幻化出万千姿态,让人类从稻米的平凡中窥见不平凡。

坚守人类共同的情感归处,才是食物带给人类真正的感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太久没有落笔,终究显得生涩、迟钝...写作是件苦逼活,因为人性天生懒惰,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举动,曾经一位获得...
    我叫火山阅读 6,863评论 0 0
  • 信念1:主动出击,展示自己。当卡尔受到不公正待遇,不允许潜水游泳的时候,主动出击,打破规则,给自己争取到第一个改变...
    笑笑娘520阅读 3,803评论 0 0
  • 觉察日记112 今天对近来的生活和生命状态做了一个梳理,发现基本在像蓝图的方向走,最大的问题就是我的体重管理没跟上...
    龚玉婷阅读 1,163评论 0 0
  • 遥想当年上中学的时候,我自诩是一个特别擅长更新计划的人。班上的同僚听到这种以擅长二字开头的自我评定,居然还投来赞许...
    拿木雅阅读 3,110评论 1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