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阅读是让他们终生受益的事情。
在初一上学期一开始,我们首先接触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一本书篇幅不长,但是我惊讶地发现直到期中考试那天,还有同学完全没看过,即使我每周安排了一节阅读课,时间很充足。
于是我开始进行反思,平常我经常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对于那些特别自觉的学生来说,我相信他们肯定会认真去阅读,但是更多的是大部分的同学没有这种自觉性,那对于这部分的同学,仅仅采取强调的方式效果肯定不理想,所以应该要改变思维:由我告诉他们阅读很重要变成他们自己意识到阅读很重要,由我告诉他们阅读有多有趣变成他们自己意识到阅读有多有趣,于是在学习第二本名著《西游记》时,我采取了开展读书活动的方法。
首先,我对班级情况做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大部分的同学都能够在小学的时候读完西游记,但是不一定是原版,有少部分同学阅读的是少儿版,所以我告诉学生在初中的阅读当中,读原版会让我们对名著内容理解得更好更详细,不容易漏掉关键点。在了解总体情况以后,我意识到《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地位很高,也多次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大部分的学生也在小学的时候读过,结合学生的学情和考情,我认为没有必要又引导学生从头到尾又仔细阅读一遍原著。所以,结合学情和考情,这次的读书活动主要分两部分进行,分别是个人独立完成的手抄报和小组合作完成的我来演西游的小剧场表演。
个人完成手抄报的这个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名著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和主要的情节。在这个环节当中,很多学生都做得很理想,内容充实,版面美观。
在这里我挑选了自己最喜欢的三张和大家分享。
我来演西游的环节设计是为了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阅读中,把握情节和人物形象。因为只有这位同学认真去阅读了这个环节,了解了这个人物形象,他在表演的时候才不至于演不好,所以通过这个环节,许多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都由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
整个我来演西游的环节是这样进行操作的:
1.课前准备:首先选出4位评委,加上我一共5位评委,由我们5位评委共同打分,按照名次依次获得神秘奖励。两个小组各为一个大组进行表演,选取好要演的情节后报给科代表,班级内不重复。
2.一个星期后用语文连堂阅读课的时间进行表演。表演前先对《西游记》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人物形象进行一个简单的指导。接着在表演的过程当中,每表演完一个情节,我们就共同探讨这个情节和表演有没有一样,从这个情节和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什么,里面体现了怎样的一些人物形象。
3.总结颁奖。还没下课就一堆人冲上讲台问什么时候又来下一次的表演,他们太激动了。
总结反思:这次的读书活动同学们的参与度与热情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我也抓住了这个机会进行了表扬。等到下课以后,他们还围上来问下一次什么时候或者问一些情节当中的细节和人物形象时,我深深感觉到他们是花了一定的功夫,不再是被迫去读书,而是主动去读书,让我特别开心。我也承诺以后肯定还会有,静候佳音即可。但是在这个活动中有一个很大的不足,是我没有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合作和表演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对课前学生的改编和表演做的指导不够到位,导致合作能力较差的小组在表演时比较拖沓,也很难放开,所以下学期再开展的时候我肯定在课前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演得更好。
周国平曾经说过,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信仰是与心中的上帝交谈,借此积聚“天上的财富”。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三种交谈,而这三种交谈都是在独处中进行的。我觉得特别对,我会一直努力用合作带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到有一天不需要带动,他们也能真正爱上阅读,去做阅读的有心人,从独处中去阅读,去写作,去拥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