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这个世上最怕的是什么呢?不是贫穷,不是孤独,不是误解,而是绝望。当一个人对生活绝望时,就算老天来救他,他也未必能从阴暗的角落里挣脱出来,可当一个人对生活始终抱有希望时,即便身处绝望当中,也能拥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现代社会上,有太多物质欲望的吸引,但是面对美好理想与生活现实的巨大落差时,人们普遍感到莫名的压抑;同时社会经济大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瘠的反差,也让一部分人失去活下去的动力!
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呢?近代作家余华在小说《活着》中,对生命的意义、活着的追求进行了深度的哲学追问!接下来就从以下三方面来领悟《活着》的独特魅力!
独特的作者
余华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与鲁迅很多共同点,首先他们都有着弃医从文的经历,对于血腥、暴力等社会黑暗面都有着冷静的思考!
其次余华和鲁迅但都有非凡的洞察力、思辨力和表达力,都喜欢用冷峻的笔峰,剖析人生、人性和社会现实,直击人的心底!
第三,余华和鲁迅都懂得世道艰难和民间疾苦,善于用简洁的笔触和饱满的情感,揭露真实社会面貌,启迪人们深度思考!
更有意思的是余华和鲁迅都没有获得过国内的文学奖,鲁迅更惨连国外的文学奖都没有获得过,但这决不妨碍两位作家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余华的多部小说,在国外获赞无数,《活着》获得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许三观卖血记》被翻译成英文版后,获得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兄弟》获得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余华被授予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
中国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评价余华为中国当代文坛上的第一个清醒的说梦者,认为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
独特的内容
具体来看这本《活着》,整本小说的内容并不复杂,通过一名叫福贵的老人,用倒叙回忆的方式,讲述了福贵悲惨的一生。
福贵从一个高高在上的富家少爷,到倾家荡产的穷小子,亲手葬送了自己祖上积攒下来的家业;而物质上的千金散尽还不足以形容福贵的悲惨,亲人的一个个离去才是真正悲惨的开始!
本书起名“活着”,可整本书记录的,却是一个个活生生人的死去。在福贵的一生中,与之相关的人:父亲母亲、妻子儿女、战场战友;老年的、中年的、幼年的;爱他的、帮他的、害他的全部都死了!
年轻时候的福贵拥有畸形的富足生活,对活着,不了解,也不想了解,希望自由和闯荡,日日浪荡,虚度年华!
青年时候的福贵坠入了生活的深渊,失去了一切享乐和富裕,经历了绝望和迷茫,被时代浪潮裹挟着,被现实生活推着,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中年时候的福贵,为人父母,上有老下有小,开始为生活奔波,在枪林弹雨里穿梭,劫后重生回到家乡,开始拥抱“活着”的欲望!
老年时候的福贵遭遇天灾人祸,饥寒交迫,更要一次次面对生离死别,在失魂落魄中、死亡阴影里酵生活着的哲学!
最后,在送走了所有亲人后,福贵用他粗哑的嗓音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与一条同样老态龙钟的老牛,共同活着。一个老人,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以最原始的生活方式,活着!
此时的福贵没有了抱怨、没有了眼泪、也没有了悔恨!扛起锄头,赶着老牛,用蹒跚的步伐,丈量着长长的坎坷人生路,和这糟心的岁月握手言和!
福贵经历少年的轻狂荒唐,中年的落魄心殇,到老年虽凄苦却安详。一次又一沉痛而无奈的看着身边人死去,福贵的眼泪已经流感,精气已经耗尽,最终福贵悟出了千百年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
活着,已经超越了一切财富,福贵身上的达观与通透,坚韧与执着,淡泊与平静,才是远超过他自身价值的财富
独特的价值
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横卧着人类亘古的苦难,《活着》讲述了无尽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书中的历史时代背景很长,福贵的苦难一点点地被加重,每一次都感觉他要倒下,可每一次福贵都挺了过来,他学会了和命运和解,虽然有眼泪,有痛苦,可最后他都选择了坚忍!
从最初的纨绔子弟到后来坚韧的普通农民,徐富贵的一生承载了太多,他的悲惨生活击中了太多人的心底。历史从来都是描述政权更迭,歌颂英雄贤良,很少从底层广大人民的角度去体会,然而这才是真正的历史,真正的生活。
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每个人无法选择什么时候来到世上,“向死而生”离世是每个人都要走的归路,足见其中间活着的弥足珍贵!
作为医生之子的余华,放下牙医的电钻,拿起写作的笔锋,让一次次的悲惨命运摧毁福贵的生活,直到他最后一个亲人——苦命的外孙苦根离去后,人们所有对于生活向好方向发展的幻想被彻底打碎!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阅读《活着》,需要有承受生命重量的担当,因为这是一次次残忍的刺透灵魂的救赎!
余华想告诉每个人: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不管是屈辱还是风光;不管是甜蜜还是酸楚;不管当事者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都得活着!
余华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才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屹立几千年从未间断的力量所在!
而对于生命,我们最该有的态度就是,它若灿烂,我们就笑脸相迎,它若经历风吹雨打,我们就保持微笑,砥砺前行!
最后用苏轼《定风波》里的词结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活着》,如此而已!
欢迎来到简书的新老朋友,通过这个蓝色链接成为会员,一起读书、分享、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