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春节,一年一度逼婚、逼生的黄金时间段,但凡遇见聚会,在那些“为了你好里?”一句非同论的话,瞬间就会让你成为被众人“教育”的对象。你若为自己的非同论找到一个引证,聚会也将同时被推向高潮。
小玉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家里的姐姐和哥哥都在适婚的年龄结婚生子,而小玉长年在外地,只有年假和过年才能回家待几天。
从24岁开始,但凡回家,家里过年待客时,阿姨大姐婶婶都要给小玉介绍男朋友,小玉只说还不想找。
妈妈便接过话,“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哥哥都两岁了,你小姑(医生)都说了女孩子,二十几岁生孩子正好,年龄越大越不好,这男人呀永远都喜欢年轻的。”
小玉便闷头吃饭,不再说反驳的话,以免讨得众人说教。
转眼,小玉29岁了,回到家里,妈妈的第一句话是找了男朋友没。
小玉说:“几个月前分手了。”
妈妈说:“你也别太挑了,咱年龄大了,真的不能太挑了。差不多就可以了。等你结了婚,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小玉放下行李,说了一句,“我随便找个男人结了婚,你们的任务完了,我这一辈子呢?”
妈妈只说:“明天早上十点半,村口的小面馆,相亲。”
第二天,小玉如安排去了小面馆,对方大约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倒也干净。男方自我介绍说:“一个月前跟老婆离婚了,孩子跟妈妈,离婚后,在县城里有两套房子,两辆车,父母跟弟弟过……”
“你无名指上的千足金戒指告诉我,你还爱着你的妻子。”小玉打断他。
“我想我们不合适。抱歉。”她继续说道。
“我们可以处一处试试。”男人说。
“呵呵。”小玉起身离开。
回到家里,妈妈已经在门口等着。
“我们不合适。”她对妈妈说。
“人家哪里不好,有房有车,虽然离了婚,孩子分给她妈妈了。你已经29岁了,没有市场了,这样的对象很不错了。你看看,村里谁像你这么大还没嫁出去?”妈妈说。
“我真的是您的女儿吗?”小玉失望地问。
“等你结了婚,有了孩子就知道了。”妈妈回答。
大年初二那天小玉便从家走了。
小玉有一次问小月,不结婚是罪过吗?
小月说:“你觉得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伟大的艾里克森,提出心理社会危机的概念,他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而社会环境决定着心理危机能否得到积极的解决。
也许在很多父母长辈眼里,你二十九岁未婚,他们在同辈人眼里是特别没有面子的事,别人家的孩子早已结婚生子,自己的孩子还是个单身狗,这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本身就带着些许自觉可怜的感觉,也会有父母觉得只要有个男人要她愿意娶她也是该感激的,可是他们却忽略了,婚姻不是嫁出去就万事大吉了。
这样的环境下,难免会心理危机。
在小玉妈妈的眼里,别人家的孩子都结婚过得很幸福,而小玉是可怜没人要的。
面对这种思想,倘若小玉也这么想,该要多糟糕,还好,小玉知道自己要什么,她知道虽然把她嫁出去是父母的任务,但是那是她的一辈子,而那个一辈子只能她自己过,也没有觉得只要随便找个人嫁了就行了。
过年过节聚会的“比较”,对于单身狗来说,也许日渐演变成一场心理危机,怕被询问,怕被“教育”,怕要一个人过一辈子。
可是一个人过一辈子这种事,除非你坚信或者在努力一个人过一辈子,不然是不会实现的。
我们一生总要经历以身心成熟、进入社会、恋爱结婚为主要特点的青年期。这几乎是被公认的普遍现象。
即便29岁未婚,也不要以“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随随便便把自己嫁了。真正的可怜是“屈就”“不情愿”的潦草结婚生子。
你相信,你会幸福,你就一定会幸福,正念也好,唯心也好,暗示也好,只要你相信,并愿意去努力,那么,一定能够收获幸福和满足。然后,当初的心理危机也不再是危机。
无忧梦婆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