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许多人会将孔圣人的那“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作提醒、告诫、警示、督促性正面理解,但也会有那将之作反方向性理解者。在我看来,正面者多会四十了——于诸多事宜便就不应再迷惑、混沌,而应透彻着地去解读、领悟、擅待了;五十了——要明白于诸多事宜上,并非自己都能当家做主,许多时候还是会出现那“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状况的;六十了——于诸多话,甚至所有的言谈举止,都当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着地听、看与应和了,而不能还像先前那样非此即彼、黑白分明、竹筒倒豆子、小葱拌豆腐,甚至继续着地夜郎自大、刚愎自用、我行我素、为所欲为、跋扈乖戾、面红耳赤、舍我其谁了。
粗略算来,孔圣人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已经面世2500年左右了,倘其本意就似我等上述所正面理解,那便就古为今用了。而至于说古为今用之效果,那可就又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然,无论怎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之正面效应却还是显然的。比如老朽我,基本就是这般正面着地解读、领悟,且提醒、告诫、警示、督促自己“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的。
于我所潜意识到的——即便于那反方向性理解者之言谈举止,我们也当持着这正面理解心态,对待之、擅待之。缘何?因为到了这个年纪,他既然反向了,便就自诩着地觉着自己比那
孔圣人高明了、贤能了。试想,倘你不对其持着这正面理解心态对待之、擅待之,又能如何?为扳过来和他争论不休、面红耳赤、怒目以对、割袍断义、老死不再相往来啊?犯的着嘛。遂他去了,人在做,天在看,要相信,终究会是个那“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结果、效果在等着他呢。
我于耳顺之后所遇巧合多作天意理解,亦即那冥冥中的天意暗示性提醒、告诫、警示、督促——该当“莫以善小而不为”,便就当毫不犹豫着地去“莫以善小而不为”;该当去簇拥那“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便就去认真地、尽力地簇拥那“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该当“君子不立围墙之下”“敬而远之”“拂袖而去”“退避三舍”……,便就要潇洒自然着地“君子不立围墙之下”“敬而远之”“拂袖而去”“退避三舍”……。
试图改变别人意愿、意志者有之,于其对否咱不予评说。纵不评说,却也不会去效仿,因为咱打小就接受了那“闲谈莫论他人非”的观念,且觉着了其之哲理、箴言般的颠覆不破。
不惑后我便就开始结合着那知天命思索——结合妻,缘分、天命也;接到孩子,缘分、天命也;能接触到那所有的亲朋好友、同事同志、路人陌客、生命生物……,亦缘分也、天命也。既然缘分也、天命也,岂不都当耳顺着地擅待之、善待之,且“莫以善小而不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曾有人问我缘何,我真心地予以了作答——于那“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唯有自己持着那“欲取之,先予之”态度且努力,才可能见到效果、分享成果。否则,便就会被那“做人别太山姆了”般的眼神所乜斜、所不屑……。
回眸那问者,我觉着了自己的作答顺耳、耳顺、正确,因为那问者正在微笑着地频频点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