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词:林夕;曲:柳重言。1998)
还没好好的感受,雪花绽放的气候。
我们一起颤抖,会更明白什么是温柔。
还没跟你牵着手,走过荒芜的沙丘。
可能从此以后,学会珍惜天长和地久。
有时候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可是我,有时候,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还没为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
然后一起分享,会更明白相思的哀愁。
还没好好的感受,醒着亲吻的温柔。
可能在我左右,你才追求孤独的自由。
入选辞以及赏析:
一看到“红豆”这歌名,不少人就会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确实,词作者有意识的从古典诗词中吸取有益的养分,为这首歌定下了典雅蕴藉的基调和风格。然而,更让我们欣慰的是,词作者并不满足于“搬运”,他更侧重与在意的,是如何推陈出新,力图唱出现代人的心声与感悟。
从总体上看,整首歌字句不算艰深,不存在多少句意理解上的困难,然而,如何把握词作者抒情言志重点之所在,依然是要仔细斟酌一番的。纵观整首歌,由“还没”二字领起的四句话,构成了歌词文本的主体,似乎也就应该顺理成章的成为主旨之所在。然而,这浪漫唯美的四个意象和画面,为什么前面偏偏还要加上表示否定的“还没”二字呢?显而易见,作者所歌咏的重点,并不是“相思”,而是“细水长流”!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从行文的角度看,“可是”一词表示转折,也就是说,作者所要重点强调的,是由“可是我”三个字所领起的下文:
可是我,有时候,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可见,在作者看来,“相思”固然美丽,是“风景”,然而,对于“围城”里的人来说,这样的“风景”,迟早是会“看透”的,而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就是所谓的“细水长流”,才是情感重点之所在,才能维系“有情人终成眷属”之后的地久天长。
《红豆》这首歌,不再是古老相思曲的延续,而是对婚姻生活的期待、憧憬与礼赞。
整首歌大致上押iu(ou)韵,恰似那“细水长流”,久久的滋润、温暖着每一对有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