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1、我对父母在财富里的观念,认同哪些?不认同哪些?
2、你所认同的父母的财富信念系统里边,有哪些限制你的?又是如何限制你的?
3、你所不认同的父母的财富信念系统里边,有哪些是你反抗的?你是如何反抗的,又是如何被同化,和这个财富观念有了一致的潜意识与行为?
当做出违背这个观念时,你有怎样的情绪反应?比如:自责、内疚…
❤️关于勤奋:
不是因为勤奋,我能赚到钱。
而是因为我对一件事因喜爱,而享受着去做,看起来显的勤奋。
❤️关于财富观念:
在不认同的财富信念里边,我们会被这个信念缠住,反复体验它,犹如自己被上了绳索捆绑住。所以,当你不再对他人和自己评判和对立,你是在放过自己,一个个的把绳索解开。
❤️关于走出幻相:
不再为了我认为对的而鼓掌,也不再去评判和对立父母的老旧观念,而是放下对错,把自己的能量收回来,我开始欣赏自己的内在、跟财富产生链接!放下对错,不再里边撕扯,退一步让自己海阔天空。
今天中午听的课,作业犹豫了很久。不停的想要吃东西,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排负的一种反应?
说起原生家庭的影响,我就要把我的童年大学都要回想一遍。最后提炼了几个观点,有的观点认同,有的观点部分认同,有的观点不认同。罗列如下:
1.钱要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从小我都喜欢准备着,不管是做方案还是花钱,都喜欢有一部分备用着。如果我手里有10块钱,告诉人家都会说我有8块钱。这样万一有什么情况,就会还有多余的钱可以应急。手上完全没有存款,我觉得也不大现实吧?比如说要买房子,不是也应该存到了一部分钱,然后再买吗?如果不存,这个钱能累积起来买吗?我有点疑惑。我的观点是,钱需要稍微纯一点,该花的地方还是要花,不是说一点都不存。但是像我父母那样,特别是像我父亲那样,钱基本上不花全部存起来,以防今后生病住院用。这个观点我不太认可。我觉得,生命还是需要享受当下的,我母亲就相对比较愿意花钱,我可能受我母亲的影响多一点。
2.用旧了的东西,如果还能够再利用,就尽量再利用。不能随便乱扔。
我从小是穿着我姐姐的旧衣服长大的,也没有什么不适应。而且我觉得很环保,我现在也是身体力行的,我女儿的一些衣服也是我朋友同事那边拿来的,他们自己的女儿穿过的,我家小宝的衣服,我也愿意送给比我们小一点的小宝宝。我觉得这对衣服本身来说,也可以使它的价值最大化,挺好的。我不认同我母亲的观点就是什么都舍不得扔,我觉得有一些东西旧了,用不了了,或者说,你5年10年都没有再用的东西就可以扔掉了,就算今后有情况需要用,再买就可以了。所以去年前年对我母亲家里面的环境特别不满,觉得他家里堆了太多的东西,常常为此发火,和我母亲吵架。但是上了灵修课程以后,慢慢的明白,他这个是来自于他的不安全感。是和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的。慢慢的也能看得下去她家里面塞的很多的这个情况。我其实也受这个影响,不是太愿意扔东西,有一些盒子呀什么呀,总想着以后可能还会用到,但实际上并没有用到。只是这些年接触到了一些整理的文章,思路慢慢的有一些转变,觉得有一些该扔的东西还是要扔掉,让整个能量流动起来。不清除掉旧有的东西,可能会影响财富的进入吧?
3.必须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才有保障。
母亲一开始是家庭主妇,没有工作在家带孩子,他觉得受尽了,我父亲的轻慢,有了工作之后,虽然钱也不多,但是她嗓门就变大了。我表面上是不认同这个观点的,觉得现在也有很多自由职业者,也有一些全职妈妈也生活的很好,但是却身体力行的执行着他的这个意思。大学毕业十几年,我只换过一份工作,基本上是比较稳定的人了。可能我在心底里还是认同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做保障。口头上,我是说,嗯,想要辞职不干在家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骨子里可能还是生怕,没有钱的话在家里就没有地位,直不起腰来了。这个其实限制了我的财富管道,我目前就只是上班做自己的工作,来获得我的收入。
4.能省则省,不然就算有钱都要被败光的。
我和父母说,钱能省不如能赚。工作以后,我的开销,慢慢的大起来,而且在花钱的时候,那种感觉,慢慢的放开一点。但我在大学的时候,是花钱是缩手缩脚的,而且我特别不愿意请客,因为觉得家里没有钱。大学4年,我很少向我父母要钱,一般的日常开销我是做兼职来赚的。别的同学一个月五六百块钱,我一个月300块钱,每顿饭都要算着吃。那个时候我妈就夸我是个懂事,会省钱的孩子。随着工作经历不断的增加,我花钱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在国外的时候,花钱会有特别喜悦很高兴的感觉,而事实上我花了钱,钱并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所以我这个花钱的观念,慢慢的在发生变化。个人觉得是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5.为儿子就要多准备点钱,准备房子,女儿就不用。然后推导出女人不用赚很多钱。
我个人觉得男女应该平等,给儿子和女儿应该是一样的,但是,我也接受女人可以少赚一点钱。我在工作上不是特别的上进,认为工作只是赚钱的一种方式,而工作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这让我觉得,我工作没有升职,没有加薪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这一点和后面随遇而安,也有关系。对钱财没有特别大的需求。觉得钱够花就好了。
6.我们没钱。
小时候的经历,时时告诉我,我们不是有钱人。就不能大手大脚的花钱。要多多省钱。够开销日常的就好。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个有钱人。只是这些年,随着工作的变化,家庭的变化,慢慢的有了一些钱,慢慢的梳理起我是有钱人的信心。逐渐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我没有钱这个观念。但是仍然对钱没有很大的渴望。对现有的钱非常知足和感恩。觉得比起小时候的生活,我现在的生活,已经比原来预想的要好很多。
7.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我父亲是一个不太特别争取钱财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有钱人,觉得家里够开销就好了。所以错失了很多赚钱的机会。我也秉承了这一些观点。在金钱上不是一个特别要强的人。这一点从心理上来讲,比较容易促进心理健康,但是从财富上来讲,可能会限制财富的到来。对于这一点,我有一点矛盾,到底是应该不知足,想要更多的财富来,然后财富会更多的来呢,还是我对现有的财富,已经非常感恩了,然后会有更多的财富来。
8.开销量入为出。不要向人借钱。不要买太贵的东西。
量入为出,是我一直在说的一句话。我是认同这个观点的。如果比如说贷款超过了我现有的还款能力,我就会觉得风险很大,会引起我的焦虑;所以不敢随便加杠杆。不愿意向人借钱。买东西实用就好。我现在还是觉得这个观点没有什么问题。如果说到限制财富是不是就是减少了,对财富的一些进取性的勇气?
9.要货比三家。开销要衡量一下是否值得。
这个观点我还挺认同。从小买东西我就喜欢货比三家,然后选一家最便宜的。小时候我妈就说我特别会过日子。现在在淘宝上买东西,也经常会同一个东西选几家店,然后看一下选一个合适的,不过现在不是选一个最便宜的了。这个一定要和财富挂钩吗?我觉得其实在货比三家的时候我也得到愉悦了呀。人生不是想要愉悦自己吗?
货比三家,限制了财富的到来吗?有的人认为货比三家,增加了时间成本,所以,相应的,虽然减少了花的钱,但是增加了用进去的时间,算起来也并不合算。而时间就是金钱。我存保留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