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经典(一)——读经典的心态

图片来自网络

在经典的面前,起初大多数人都是蹒跚学步的儿童。所以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在一开始面对经典时,他都是蒙昧的。有人可能会问,我活这么大,走过的桥比小屁孩走过的路都多,吃过的盐比小孩吃过的饭都多,怎么在经典面前竟然和小孩在一个起跑线呢?提出这个问题前,我们可以试着问问自己:经过悠悠岁月的磨砺,我们的眼睛是否还能保持孩提时代的清澈与透亮?经过茫茫的人事变迁,我们的内心是否还能保持婴孩时代的纯真与质朴?经过物是人非的沧桑,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对新生事物或观念的好奇与探索?

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思索之后,我们还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在所有的方面都领先于婴童吗?经典是对真善美等终极性问题的探究与解答,当面对经典时,我们囿于成见会对经典自然而言地有某种抵触和排斥,我们会自然或不自然地用社会的负面现象来反驳,这样本身就缺乏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儿童则不同,他们没有阅历,关系简单,对于真善美等终极性问题的关注与理解自然地会从人类向善的本能出发,形成初始的心性,并随着阅历的增加和经验的丰富,对经典做出自己的解读和质疑。

先质疑在接受,先接受后质疑,直接后果就是对经典领悟程度的不同。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如一个不信教的人永远无法理解信教者对宗教的那种虔诚,而信教者如果能从信教的虔诚中超越出来,那么他将达于超宗教的境界,即天人境界。再举个例子,做过培训的人都知道,给成人培训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的先入为主之见太多,遇到新观点时,总是先想不合理处,或者总是选择性地忽视其合理处。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在经典前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成人读经典尤其要保持一种“空杯”心态,“复归于婴儿”。

所以,放下成见,舍弃执念,这样才能对这个世界保持一种独有的澄明与清净;伸开双手,放飞心灵,如此方可让自身独享那一份独有的从容与逍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对待亲密关系会想当然,对待父母亲人熟悉的人也是如此。 我好多次都犯过这样的事情,事后被妈妈嫌弃不断。比如,妈妈让我...
    晴天蜜蜂阅读 331评论 0 2
  • 在宽阔的球场上学球 小小的身影用力的奔跑 快乐陪伴在他身旁 小小的他努力的学习着 在快乐的游戏中学着踢球 踢着踢着...
    写作星阅读 13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