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日更100篇的第4篇
这几天陆续收到了双十一下单的快递,今年双十一消费额在千元以上,而去年双十一的消费额还不超过500。
去年的时候买一条裤子花上百我都要考虑良久,今年一条裤子100多我都觉得正常。
去年还对百来块的化妆品敬而远之,今年化妆品不上百我都不敢买了。
这一切的改变,我发现是从我买了一件超出以前心理价格的单品开始。只要我在某个品类购买了超过以往购买单价的商品,往后我的消费预期就提高到了这次买的商品价格上。然而我的收入水平其实并没有很大提高。
我把这称之为不可逆的消费心理。即古话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当我进行消费时,总是会反问自己,这是不是必需品,是不是能给我带来持久价值的东西,如果实在很想买,我就会用《自控力》里学到的“延迟10分钟”原则,延迟一段时间后再去消费,这真的是甄别你是否冲动消费的极好方法。如果过了一段时间我还是想买,我就会行动。
认识一个透支工资进行消费的女孩子,那次她本来是拿裤子去店家修改的,我陪她去,结果一趟下来,我买了五六百的衣服(销售实在太厉害了,一方面让我觉得衣服很适合我,一方面又让我产生了亏欠感从而不得不买),她自己也将近买了一千的衣服。她后面跟我说这个月又要跟男朋友拿钱了。还认识一个女孩子,每个月有两千的信用卡要还。
其实于我而言,透支收入去消费是难以想象的,那种处境实在太被动了,我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但我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人都这样,因为消费心理是不可逆的,当你的高消费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你的消费水平只会越来越高,你很难意识到你正在进行高消费,因为你已经把普通人眼里的高消费过成一般消费水平,一瓶699的精华,双十一便宜50块,你都觉得是赚到(尤其是对于早已想入手的人)。
当消费水平在无意识状态下拔高,而收入又跟不上时,就很容易让自己陷入被动。当然我特别佩服花得多赚得也多的人,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大多时候都不会那么乐观。
那有没有办法可以遏制这种消费失控的趋势?
我个人的经验是记账。没错,就是这么简单。
我每天都记,我已经记了有481天,自己都没想到可以坚持这么久。
为什么说记账可以遏制消费失控?以我为例,我给自己的月开销定了一条红线。所以我对于本月的开销心中有数,比如双十一买得很爽,那11月接下来的日子肯定要求自己节衣缩食,尽量不要超过红线。虽然这个办法很笨,但我就是靠着这样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钱的。
2018年11月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