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答案啊,它永远都在风中飘扬。
就像人们永远无法定义的鲍勃·迪伦,就像有些人不懂嬉皮士为何能挑起年轻人的G点,就像那一年无意中改变了世界的伍德斯托克。
But,作为一个能把自己作死的浪荡老青年,我深受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的教诲,走过高山草甸,飞过江河湖海,都希望能找到一丝能为浪迹天涯加冕光环的旅行意义,直到我发现伍德斯托克,这里有自由的味道,这里是次文化的天堂。
天知道这个纽约旁边的小镇,竟能有如此好的运气,被全世界所铭记。我相信这是自由的力量,一切始于一场奇特的幻想,一切成于一个不可思议的时代。
从纽约市中心租一条小船,发挥肱二头肌的力量,沿着哈德逊河逆流而上160公里,会出现一处风景优美的避暑胜地,这里是伍德斯托克,看起来和其他小地方没什么两样,典型的丘陵地带,有山有水,植被茂盛,当地人多半务农,低调得很。
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这里被建立起来的初衷,以及那个一辈子死磕乌托邦的富二代。
1902年,英国人怀特黑德恨透了社会的过度工业化,带着大笔金钱来到号称自由与平等的美国,他挥金如土,发誓要在这块新大陆上找一片未被污染的净土,建立一个以手工作坊为主的工匠村,他要把老祖宗千百年遗留下来的工匠技艺传承下去,他要拯救人类即将失去的最宝贵的创造精神。
在周游了大半个美国后,他终于发现了伍德斯托克,这里山清水秀,离纽约不远,正是他梦中的乌托邦国。多亏有一个开纺织厂的老爸,怀特黑德买下了一大片土地,在上面建造了30幢房屋,然而当他终于吸引了一批工匠、艺术家和青年学生,制造出了夹杂情怀和汗水的手工产品后,却因价格太高被市场拒绝。怀特黑德被社会无情地打击了,他的乌托邦帝国就此瓦解。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工业的浪潮,金钱、情怀、梦想、创造力,这些都算个屁,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劳苦大众只需要便宜的产品,像伍德斯托克这样从白日梦中诞生的地方,也只有疯疯癫癫的艺术家会为此买单。
也许是受到怀特黑德乌托邦信念的影响,后来伍德斯托克竟然变成了一个艺术家聚居的村落,但他们来这里并不是因为反工业化的理念,而是纯粹的休息、放松,享受那份在纽约无法获得的自由。
我更愿意相信这份独特的自由,是怀特黑德那个富二代带给伍德斯托克最大的财富。这个世界上有许多避世小镇,有许多号称自由的神奇土地,他们往往因为某个艺术家的生活经历而闻名,就像伍德斯托克也曾是鲍勃·迪伦的避世之地。但伍德斯托克又不止于此,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又赋予了它自由、反叛、释放、和平、梦想等一连串无法磨灭的印记。
那是一次真正的乌托邦。三天时间,45万嬉皮士聚集在伍德斯托克旁边一个名叫白湖的地方,和当时美国最为著名的音乐人上演了一场足以影响世界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在这里,他们彻底放下了生活的桎梏、社会的枷锁,空气中弥漫着大麻的香气,他们似乎找到了属于自己真正的自由,毫无顾忌地展示自己的裸体,在附近的池塘裸泳;他们忘记了现实的一切,像醉酒者一样快乐;台上的歌手反复高唱着自由、呐喊着反战,他们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吸食毒品,分享飘飘然的快感与幻觉。
他们喊出“Make love,not war”的口号,用互相交融的美丽酮体反对越战,他们用“和平、爱、自由”的名义制造了三天的“世外桃源”,大家都好似过上了理想的集体生活:他们彼此帮忙,分食也互相照顾。即使不合时宜的暴雨让大家狼狈不堪,也没有引起现场骚乱。
这些嬉皮士,大多来自生活富裕的家庭,他们是出生于二战之后的“婴儿潮”一代,也许大多数人只是冲着音乐去的伍德斯托克,却不曾想到会在这三天成为彻底的“反战主义者”。是偶像的号召也罢,环境的感染也罢,当时的他们,只需要释放出那颗自由的灵魂,做一场关乎于爱与和平的,疯狂的美梦。
年轻人的疯狂举动无疑影响了社会对战争的看法,有人曾将“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影响力与法国的“五月风暴”相比,但你我都知道,“五月风暴”有街垒、有冲突、有被捕、有流血,“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有的只是歌声、花环、泪水与欢笑。
而这场被世界镌刻的音乐节,也不过就是一场梦。当年的嬉皮士们,后来仍然加入主流社会,成为白领、高管,如普通人一样结婚生子,他们并没有因那个三天的乌托邦而改变,因为人人都清楚,梦只是梦,现实并不曾因梦想而改变。甚至很少有人会想到去当年的演出现场追忆那早已远去的梦境,毕竟生活比做梦更加紧迫。
不过对于旅行者,又得另当别论了。
自由,是旅人何其渴望的东西,就算人人都说旅行没有意义,不过是离开那个住腻了地方,多看看这个世界罢了,可谁又不想给旅程真正的寻找一点意义呢?在我看来,自由是最好不过的了,它可以是叛逆,可以是逃脱,可以是梦想,可以是寻找,它可以是一切,只要是你心中所想。
所以,去伍德斯托克释放真正的自己吧,那里有自由的基因、自由的空气、自由的土壤,即便在那场音乐节后,伍德斯托克再也没有发生什么值得世人铭记之事,但那里延续着嬉皮士的狂放不羁,延续着摇滚乐简单而洒脱的灵魂,也延续着怀特黑德的反叛与自我。
当年的嬉皮士抱着改变世界的想法去参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如今的我们只要能迎着伍德斯托克的风,做两天自由的梦,就已足够。
小提示:
文中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无他意。若有不妥之处,请留言告知,万分感谢!
原创不易,允许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