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方法论话题,做事情的三条边,适用于每一个人。
首先,画一个最简单的图:
英语字母“Z”的样子,上下各有两根线,中间有一根斜线将它们上下相连,斜线下面粗上面细。
这三条线的含义。
下面一条线是基础,我把它称作基线。你可以理解成直到今天为止人类所掌握的工程知识,或者你所掌握的工程知识。当然对于不同人来讲,这条线的高度是不同的。对于一个专家,他的基线就很高,对于一个刚入门的从业者来讲,基线就很低。
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建立在这条线的基础上,而不是从它的下面开始做起,这一点很重要。为什么民间发明家花了一辈子时间搞出来的发明,除了让人家笑话,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呢?因为他们的起点远远低于这个时代的基线。
如果今天搞飞机研发的专业团队所在的基线是三层楼高,北航发动机专业毕业生的基线是在地平线上,那些民间发明家的水平就是在地下室三层。要想把工作做好,首先就要提高基线。
很多对专家来讲是常识,在工作中不需要太动脑子,拿来就用的知识,对另外一些人来讲,就是高深的新知。你可以想象,这两类人,谁更可能把事情做成功。
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基线。大学毕业,比中学毕业,基线就高得多。对于大学毕业的人,为什么还要不断参加培训和学习,也是为了提高基线。很多时候,我不主张大学生退学创业,因为这让他们的基线太低。
接下来说说上面那条线,那是理论给出的极限,是无法突破的。
在工程上,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的一个差别在于是否了解极限的存在。
就是理论上图灵机的极限,以后我还会讲到两个边界,摩尔定律给出的物理上的极限,以及冯·诺依曼系统结构给出的设计上的极限。
当然,有了基线,知道了极限还不够,还需要有一个能够扶着向上攀登的绳索,或者说阶梯。
工程师和科学家有一个不同,科学家常常是告诉大家这件事可以做,但是工程师要明白怎么做。
工程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为什么下面画得粗,上面画得细呢?因为靠近基础的部分,全世界做的人很多,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很多,而越到上面,越接近有难度的目标,常常就没有太多的道路可供选择,甚至很多道路要靠自己探索,因此就越画越细。
这样一来目标也就明确了,第一步就是够到这个极限,或者说补上脚下这个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