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所最美校园里的“细节温度”原创 2017-09-19 张光 新校长传媒

参观一所校园,眼里竟然会含着眼泪,这在我的采访史上,一定是第一次。我开始明白,不是这所学校的老师文笔太好,而是他们所描述的对象太美——文字,其实不足以传达她那份真实的、仿佛从人的灵魂绽放出来的内涵之美。

这是一座小径分岔的花园。

她会陪你,度过最美的光阴。

一个一个的故事,

一树一树的花开。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让学校成为美好的童年记忆。

偶然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多年前到访过张家港实验小学的我,禁不住赞叹:文笔真好,把一所普通格局的校园,巧妙地诗意化了。

2017年春夏之交,再次走进这所学校,全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瞬间迷住了我——怎么会那么美!

这所学校的美,几乎全在细节。校长刘慧像“炫耀”自己的孩子一样,领着我们逛她的“花园”。

有一个细节深深地触动了我:一颗枯树,在校园非常显眼的位置站立着,和周围生机盎然的环境格格不入。刘校长告诉记者:这是孩子们的“一号老师”,树枯了,就故意留在这里了。

一号老师?多么有意思的事情!我赶紧上前细读。树下有一块牌子,上面是一首诗:永不消逝的风景——

生命

没有绝对的消逝

只要我们愿意

枯树也可以成为风景

教育

没有无计可施的瓶颈

只要我们愿意

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奇迹

生动地给予我们惊喜

我们

没有无可救药的人生

只要我们愿意

每一次际遇都能够收藏能量

成为旅程中可贵的动力

……

一瞬间,我被这个细节感动了。

整个下午,我被校园里无数这样的细节所感动。

参观一所校园,眼里竟然会含着眼泪,这在我的采访史上,一定是第一次。我开始明白,不是这所学校的老师文笔太好,而是他们所描述的对象太美——文字,其实不足以传达她那份真实的、仿佛从人的灵魂绽放出来的内涵之美。

这是一所从教育人的智慧里长出细节的校园;以细节的设计传递温度的校园;因温度而美的校园……

午后阳光灿烂,惠风和畅。走进校门,校训石上镌刻着“端勤毅”三个朱红大字,古朴庄重。绿树成荫,小桥流水;有八角亭卓然而立,名曰“范贤”(取自实小前身“范贤初等小学堂”),默默讲述着这百年校史。

稍远处的操场,一支乐队正在排练;近处有孩子支起画架,勾勒着范贤亭;亭内几名高年级的女孩子,正倚着栏杆,闲闲地翻着书。

——剪影一:校门午后的日常

不想“失忆”的学校

2013年,张家港市教育局开展“美丽学校”建设,实小南校区改建工程正式启动。

不少学校在改造过程中,一味追求现代化的校园环境,成了“没有历史”的学校,师生的情感记忆、细节记忆、文化记忆随之烟消云散,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归属感与凝聚力。

有鉴于此,具有人文记忆的园林风格,就成了实小的不二选择。翻新后的建筑,白墙黛瓦,朴素淡雅,清新隽永,给人以文化的亲近感与归属感。

主校门入口南侧,是象征实小历史的范贤亭。亭后藤萝绿蔓间,有一面安静古朴的墙。墙上印着建校以来35位校长的照片,勾勒出实小的厚重历史与绵远文化。

墙面正中是一幅剪影,烈日下,一位身着白衫布鞋的中年人,正推着堆满书的三轮车跨入校门,是实小的“老总务”赵德兴。

这位身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老总务”,将一直珍藏的四件宝物捐赠给了学校:一支缠了一层层胶布的圆珠笔,一块吸过大大小小钉子的吸铁石,一把印刷过数不清的试卷的滚筒刷,还有一根缝过一架架风琴的针。

刘慧认为,不仅仅是历史,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景,皆可以被赋予意义和价值,成为一种教育表情、一个教育故事,而唯其如此,才是一所有灵魂的学校。

操场边缘种着12棵果树,12个名字,12种形态,各自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与生长节律,这可能是对实小的教育与课程最形象的寄寓。正如卢梭所言:“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每个孩子都像一棵树的种子,教育就是要让苹果长成苹果的样子,让梨长出梨的味道。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才能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是教育之道,也是生命本然。在这种理念下,“儿童定制课程”便顺势而生,使得实小的环境与课程相互影响,和谐共生。

每棵桂花树下,簇拥着十来个孩子。

树下的草坪已被铺上了一层白桌布,站在上面的小女孩,踮起脚,一朵一朵地采摘着树上的桂花。旁边的小男孩们,有样学样地试了试,觉得不过瘾,便一溜烟儿扎到树底下,抱着树干使劲摇。

“下雨喽!”哗啦啦,一大片桂花纷纷落下,粘满了孩子们的头发和衣襟。穿蓝衣服的小孩,带着一身金黄冲到蒋老师面前,急切地问:“快闻闻!我香不香?”引得大家笑作一团。

——剪影二:《桂花乐》之摇桂花

摇啊摇,摇桂花

关注课程与教学无疑是校长的专业核心,但是如果孤立地谈课程、教学,忽略环境的意义和价值,教育就会成为一座干涩的孤岛,不利于孩子的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

刘慧所追求的教育,一定是要让人,与今天的学习、今天的环境、今天的万事万物,都要发生一种关联。场景中的“桂花乐”,就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下的生成课程。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这是台湾作家琦君《桂花雨》的片段。

这样的文字,让孩子们对校园大道旁的桂花树上了瘾,总爱围着打转儿,有胆大的孩子,便偷偷摇上一把。恰一日,刘慧校长就撞见了这么一个胆大的。

还没来得及说话,那个敦实的小男孩已经低下头来,连连道歉。

了解完情况,刘慧笑道:“既然课文都这么写了,那么说明摇桂花是可行的,不过,我们可以跟老师、同学商量一下,怎么样让这件事变得更科学、更有意思。”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刘慧当即召集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讲了刚刚发生的事,一起讨论起来。而后,约请科学组、美术组的老师,组建了一个临时的课程研发小组。

这堂围绕“桂花”进行的主题式微型定制课程,就此拉开序幕。

从课程背景、名称、目标、完成时间、课程保障,到过程性计划、评价反馈、物化产品等,大家明确分工、具体部署,快速确立了初步方案:

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制作调查表,了解其真实需求;从综合实践角度,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桂花的生活习性、参与食品制作等;从语文角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搜集有关桂花的诗词、散文,并由年级语文老师挑选优质文章,向四年级全体学生推荐。

这不正是传说中的“教育机智”吗?如果换作他人,会不会学生、班主任“挨批”之后,还要“叫家长”呢?

由于天气预报显示次日有雨,加之孩子们迫切渴望,课程研发小组决定,当天下午立即实施方案中重要的一环“摇桂花”。是时,桂花道上全是欢腾的人群!

而且,意外又不意外的是,分管后勤的学校领导得知此事后,还立即联系食堂,商量能否在次日午餐,给孩子们分享一些桂花美食。隔天就能吃到桂花糖藕、桂花丸子的孩子们,可想而知又是一片欢腾!

“很多时候,我们与‘定制课程’之间,其实不是一段距离,而是一种敏感、一种决定。”刘慧说,全国许多校园里面都有桂花,种植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提前预设,正是我们以课程的思想、心态,以课程的形式、结构来抓住孩子们的欲求,才帮助孩子们遇见了这场对他一生很重要的“雨”。

这几日,百草园里可热闹了,老是撞见孩子们。整个校园走一圈,发现似乎每棵树、每朵花,甚至每株草,都被孩子们光顾过。有的三三两两叽叽喳喳,有的独自叨念着写写画画。

视线拉回课堂。“在我们学校的百草园里,有木芙蓉、香泡树、木槿、睡莲、美人蕉、杜鹃、蒲苇、水柳……”

下面有个小孩儿,一直攥着拳头,紧张地听着,眼看就要结束了,兀地站起来喊道:“别忘了还有含笑、石楠、元宝枫!”

结果,两个孩子所在的小组,一共“挖”出了校园的七十多种植物,其中有20种是老师课上没有提到过的。那份儿得意哦。

——剪影三:“小项目”形式的科学课堂

你的校园你做主

如前所述,2013年实小校园提升改造之初,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校园?

出乎很多人意料。刘慧校长竟然不让建筑设计师来回答,甚至不让学校行政处负责构思。

她把问题还给了孩子,因为校园是孩子的、童真的,而不是成年的、机械的。

记者见过很多这样的事:学校的设计,甚至不允许学校和教育部门参与,“领导”决定,“建筑队”盖房,以至于上下楼梯只能两个人并排,遑论其他!数千孩子在一栋楼上,说好的校园安全呢?

实小向全体学生发布了校园景观改造的信息,征集每个孩子的想法。一时间,新鲜创意层出不穷,有向游乐场看齐的,有按公园设计的,有加入科幻色彩的……不仅有抽象要求,还有具体描述,林林总总洋洋大观。

学校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将这些建议和设想进行合并分类,提取了最贴近儿童世界的改造元素:小河、草地、迷宫、花朵……

基于孩子们的设想,设计师描绘出草图后在学校陈列,再次征求意见。孩子们简直乐疯了,“要有可以躲在里面的山洞”“要有小鱼在河里游”“要有全世界的植物”……

渐渐地,一座孩子们理想中的校园开始呈现,岂止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梦中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说的不是别处呢。

从前门进,绕过照壁,一丛绿植组合的“童心迷宫”便展现在眼前。这不仅是一处景观,更是孩子们捉迷藏的最爱。

迷宫的植物从腰间长到头顶,同学们也从探路到开辟新的道路。提及童心迷宫,六年级的小唐喜不自禁地说:“四年级的时候,就天天在这里绕哦。前两天还看到二年级的小朋友,把一个小盒子偷偷埋在‘迷宫’的树下,说是等毕业的时候来取呢。”

迷宫的斜对面,是假山形态的“时光隧道”,一扇又一扇的窗开在“山墙”上。每一扇窗,都能探出一个不同的世界吧?

最喜欢的,还是在雨后的夏日,守在窗前,看水从“山”顶流下来,像极了李白笔下的瀑布,触手可及的清凉。身高不够的低年级小朋友们,也无须担心——大哥哥大姐姐们,自然会把他们抱起来。

当然池塘一带也有无限的乐趣。捡根树枝测测水有多深,鞋子一脱“小船”就起航了……即便是一片草,也可以疯跑打滚儿,在夏日编草环儿、扎草辫儿,做草球当毽子踢,自然也可以拉着老师来“斗草”。

不只是孩子们?老师们上班前来放松溜达一圈,午休时喂喂鱼、聊聊天、发发呆……心灵会不会更清纯些呢?

实小一楼的转角,正被孩子们团团围簇,里面是三个简易支架,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容器,盛放着绿油油的芽苗。

搭眼儿一看,还都不一样呢。芽苗的种子,有黑的瓜子、圆的豌豆、扁的松柳……生长情况与形态也自是不同。

每逢休息,总有孩子聚到这里,惊讶声中观察记录。渐渐地,支架上拉出了一道道丝线,悬挂着孩子们的微观察卡片,有些歪歪扭扭的字迹中还夹杂着拼音字母。

这些小蝌蚪似的符号啊,游动的是未来的竺可桢、法布尔吗?

——剪影三:春分到,萌芽苗

“可移动课程”的诞生

见到陈海虹老师时,她正在自己的课程小基地,仔细察看一盒一盆的芽苗儿。“这几日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担心它们受不起。”说话时,她的眼睛也没离开那些大盆小盒。

眼前的芽苗儿,有的已经一指来高,有些则刚从黑黝黝的泥土里冒出芽儿。陈老师说,这是开春以来的第二批种子。“第一批长得旺,孩子们特别有成就感。一剪完就追着我问,什么时候再种?对我来说,没有比听到这句话更欣慰的了。”

陈老师负责的“有机芽苗”,是“班级定制课程”的一个项目。起初由一(5)班的一位在金麦穗公司就职的家长牵头,趁加拿大科学家来华技术指导,在该班小范围推广。

孩子们在实验室里,亲自经历了从芽苗种植、收获、品尝的全过程。在课程基地里,我们依然能看到孩子们当时用绘画、文字甚至拼音记录的芽苗成长手册。

细心的陈老师注意到,低年级的小孩子在该课程参与中有明显的局限性。她决定扩宽“班级”概念,采取自主申报方式,从六年级选择了一批有研究兴趣的学生,组建了一个更有弹性、普及意义更广的研究班级。

为方便学生观察,陈老师向学校申请批准,将“有机芽苗”课程基地建在了一楼较宽阔的过道转角。孩子们采取小组学习,明确分工,从种植芽苗种子开始,每天分批来到基地,按时施肥浇水,并坚持观察记录芽苗的成长与变化。

秉持“问题就是学习”的理念,陈老师要求孩子们,在求助导师前,先要自行查阅资料,再小组会诊、商议可行方案,尝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向导师求助。

刘慧非常欣赏陈老师和她的研究团队,将这门课程做成了可移动的课程。每个感兴趣的学生和老师,都可以走近它,研究它的秘密,探索它的规律。

这门课程也从研究者的视线,从固定的研究小基地,走进了师生的视线与生活中。在不少办公室、教室窗前的几案上,都会看到这样一小盆一小盆清新的芽苗。

在这种走进与走出的过程中,你可以看到课程在移动中自然生发的意义感,那也是一种学习者极其需要的关注与肯定。刘慧认为,当学习内容激发情绪而且有意义,与储备的知识、经验相关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而学校要做的,就是提供丰富的环境,激发孩子们去探索和发掘自己的学习兴趣。

红色“电话亭”兼微型书店的旁边,正有一个不断进出的小人儿,为明天下午的“暖冬义卖”而忙碌,用捡来的石子儿、落叶,将它装点得更漂亮。

他停下来,细细观察一番,又探下身调整扇形书堆,先用眼睛瞄,再一本本地挪,似乎心中有一把尺子。终于会心一笑,走出亭子,抬头看看天色,又露出了一丝焦虑。

“黄老师,晚上会下雨吗?”

“天气预报说不会的,这两天天气都很好。”

“会不会有露水?会把我的书弄潮的……”

果真是一夜无雨。不过,待黄老师第二天一早过来看时,书本上早已被放心不下的孩子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桌布。

——剪影四:“暖冬义卖”前的准备

暖冬义卖

这次“暖冬义卖”,不是一般的义卖活动,它是实小正在探索的“情景化教学”,或曰“实景场学习”。

实小采用的是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其中四年级上册的两个单元都涉及购物的话题。这类话题实操性很强,用于课堂教学却常流于平庸。

四(3)班的黄黄老师,很希望打开教室,还原一个真实的场景,让孩子们玩转英语、提升能力,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结合学校历年的时令义卖活动,黄老师决定组织一场场景式主题教学“暖冬义卖”。

基于实景场的教学,场地的选择自然十分重要。“场景式主题教学”涉及室内室外两个场景转换,带有围合式中庭的“爱学教室”就成了黄老师的首选。

提到爱学教室,不得不谈刘慧心中一直以来的一个遗憾。

受限于建筑本身的形态,学校无法对现有教室进行再改造,只能利用墙壁或转角,做一些局部的设计调整,但过于狭小的教室空间注定没法承载更多。

刘慧决定打造爱学教室,将心中理想的教室样态呈现出来:空间宽敞,课桌椅色彩鲜艳,可以自由拼搭、随意组合;有微型图书馆,便于阅读活动随时展开;有信息网络,资讯获取自然快捷;有基本的研究工具,能开展初步的观察和测量……

这样的环境下,师生对话更自然地展开,各类学习小组得以组建和成长,许多学科的老师更享受在爱学教室上课的感觉。

爱学教室不仅是实小对教室现代化空间设计、资源集合的一种探索和实践,更成了学校课堂教学研究的实验空间,各种教研活动的课堂模型,各种创新与实践都在这儿得到了融合与发展。

“暖冬义卖”当天,黄老师和孩子们首先进入爱学教室,通过小对话和小情景,共同温习了活动中可能会使用到的语句,以及由孩子们自行自定的“NoCheat(不能欺骗),NoChinese(不能说中文),BePolite(要有礼貌)”三大规则。

随后,黄老师打开教室门,带孩子们步入了中庭。这里通过孩子们的事先布置,呈现出了一个待开业的小集市。

就像蝴蝶扇动的翅膀

义卖过程异常顺利。孩子们你来我往,吸引了很多师生路过参观。整个过程中,孩子们没说中文。

考虑到纯英语的交流环境,对这群十来岁的孩子并不容易,黄老师特地在中庭的一角设置“英语充电站”,请两位口语较好的高年级同学帮忙,以便孩子们及时求助,并放置一块小黑板,分享遇到的问题。

但整场活动结束,黑板上仅留下了四条信息。

虽然在实际交流中,孩子们的英语对话难免磕磕碰碰,但他们很快就开始借助一些简单的单词,加上肢体动作,顺畅沟通。不仅用嘴说,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完全可以表情达意。

更让黄老师欣慰的是,孩子们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不但整理出物品清单,还独立完成了展台布置、广告牌设计等准备工作。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去购买喜欢的物品,每个展区安排两名店长。玩具店新增的是一名内向的女生,面对络绎不绝的顾客,她从勉强应付到主动交流,活动后也变得更乐于和同学们交往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只要给他一个机会,就会像蝴蝶扇动的翅膀一样。”黄老师说。

不过,临近活动结束,黄丽华有些发憷了。中庭里,熙熙攘攘的孩子,众多的物品、桌凳,随处可见的装饰品,让她有些不知所措,最后只得硬着头皮安排,“桌椅放回原处,人带上物品回教室集合。”

不曾想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行动起来。没人偷懒,也没过多议论,谁拿来的谁搬走。不到半小时全部清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这堂实景课从设计之初就一直关注孩子们想要怎样做,所以整个过程,孩子们都自发、积极,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干得很开心。若论收获,远远超出一节英语课了。

“老师一定要学会放手。将事情全部抓在自己手里,对老师和孩子都不是件好事。”黄老师说,“首先老师太累了,一个孩子身上的变量就很多,几十个孩子在一起,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对孩子而言,你想要的也不总是他们想要的,给孩子机会和空间,反倒会看到他们无穷的潜力。”

花格窗,小廊道,一溜儿青砖细瓦,就像纸页间滴落的一点墨,淡淡地洇染开来,倒也醒目。书屋古典、低调,三间相连的格局。走进去,吸引你的,除了书,第一间屋后墙上的手绘图,也是极有味道的。

占据了一整个儿墙面的手绘作品,再现了当年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古雅风趣,那是学校里美术老师联手创作的。

“哦,原来你在这里。”遇见了,就拿下,就取走,只需要把购书金投入“诚信鼎”,自主结算,自行找零。然后,在线订的登记本上录下书名与款额、购买日期、购买者姓名,最后,郑重地盖上“三味书屋”的印章。

这样,就算在形式上,完成了一次诚信购书的经历,简单得仿佛是伸手择一朵喜欢的花。不过,又不是那么简单。

——剪影五:《三味书屋》

不是“偷书”,只是喜欢

这是一处看得见的建筑景致,也是一条隐秘的文化线索,潜伏在刘慧的内心。跟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她幼时能接触到的图书资源极其匮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她念念不忘。这样一个读书的文化意象蛰居于心中,延续到今天,就长成了一座书屋的模样。

书屋分三间,一间购书室、一间展览室和一间读书室。造型古朴的方鼎,斜插花枝的陶瓶,低落的白色书几,配着一个个可坐、可蹲的蒲团,当然也有端居书屋正前方的八仙桌、高背椅。

购书室由学校与新华书店合作,定期选送一批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供爱书者淘选,采用诚信购书的制度,由孩子们自主完成选书、付款、找零、记账等一系列购书过程。

书屋购书室的东墙正下方,居中的位置有一张“诚信榜”,记录着诚信购书营运以来,诚信值的变化。折转的线条,透着孩子们诚信的养植状态,从缺失到渐渐唤醒、找回的过程。

刚推行时,新上架的书,没几天就断货了。可买走的书,在数量与诚信总额之间,总有着不小的落差。这让老师们着实头疼了一番,大家一合计,就偷偷在诚信鼎边的“竹林”里,安装了一个摄像头。

不料很快被刘慧校长发现。一向优雅大方的她急了:“我们这是在干什么?教育是什么?我们做这个设计的初衷又是什么?”

诚信购书是学校定制“三味书屋阅读课程系列”中一项重要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尊重孩子、相信孩子,进一步养成诚信的品质。而孵化诚信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光的雕刻,更需要静等花开的耐心和信心。

于是,一句温暖的话开始在校园里流行:“如果一所学校,一本一本的书丢失了,那一定是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些书也许是跟了最适合它的人回家了。”

老师们反思后,也将其视作一个教育的契机,利用班会、晨会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孩子应该如何进行购书。时光的推移肯定了老师们的选择,一天天坚持下来,孩子们的诚信率早已达到了百分百。

在学校最近一次“做人应不应该诚信”的辩论赛中,正方小队员向老师借阅了三味书屋最近三年来的总账单,显示一本书都没丢,以此结果秒杀了全场。

与此同时,学校还设立了“诚信基金”,鼓励孩子们通过参与社区、家庭服务,暖冬义卖等方式获取购书资金,帮助他人。孩子们都知道,这笔基金常年用于支持本地的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帮助他们订书买报,支付特色课程费用等,而实小的孩子也因此加强了与社会的联通。

“生长”的图书

除了诚信课程,书屋主要用于支持学校常态和创意阅读活动。

展览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从儿童定制课程之“我的世界是一枚果实”中,诞生出的30册实小孩子们的原创图书,每一册都有自己的版权认定,囊括了小说、散文、日记、游记、摄影、绘画等各种门类,被称为实小的“镇馆之宝”。

这些作品,现已被张家港档案馆收藏,也是该馆首次收藏学生作品。

为了让孩子们接触更多好书,展览室还定期推出主题书展,包括经典诗词展、绘本展、科普书籍展、动物系列小说展、名家作品展等,每每掀起孩子们的借阅狂潮。

最后一间读书室,又被定义为“静静地阅读”。

“每次进去会自然而然生出一种真实、安静的感觉。”仇瑜芳老师很享受与孩子一起,待在读书室的时光。可静静地读书,可彼此分享阅读收获,也可组织讲故事比赛、好书推荐大会、辩论赛、读书达人秀等活动。

书屋建成之初,孩子们特别好奇古色古香的装饰。虽然学校已经最大限量地设定每个班级对书屋的使用频率,但怎能满足几千个孩子的愿望?

没有轮到的孩子们,就贴在窗玻璃上看啊!玻璃上印满了孩子们的指模儿、脸蛋儿、鼻尖儿,甚至小嘴印。即使已经放学了,刘慧也不时能看见几个贴着窗玻璃往里瞧的孩子。

刘慧对此很是感慨,但校园资源总是有限的。

于是,全校师生的“生日书吧活动”开始了。倡导家庭在孩子生日的时候,除了玩具和蛋糕,还要送一本生日书,这些书就组成了每间教室的生日书吧。

孩子们毕业后,生日书可以带走,也可以留存在校图书馆里。“若干年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随手取下一本,打开,就是一段时光。”

与此同时,学校还借助“三味书屋阅读课程”,开展了“我与图书比身高”“晒书房”等众多图书活动,积极调动家庭图书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对三味书屋的好奇越来越少,但读书的兴趣和热情却越来越高,拓展到校园的每个角落,驻守在楼梯转角的钟摆小书、弥散在校园四处的彩条凳和小油桶。

每学期都有不同样态的书角萌发生长……

小陆同学的演唱会一连开了三场。第二场时,台下就有了拿着灯牌的小粉丝,跟着节奏摇摆。不大的T台上,灯光照着那个小小的男生,还有他大大的梦想。

演唱会的尾声,台上来了一位神秘嘉宾。这让小陆同学着实激动了一番,一直望着她傻笑,一句话也讲不出来。

“校长妈妈”捧着水晶奖杯,很自然地单膝落地,将奖杯交到小陆手中,平视着他的眼睛道:“陆修哲,‘校长妈妈’能做的,就是用我的手托起你的梦想。”

然后,又把小陆同学捧着奖杯的手,托在手心里,笑问:“有一天,你真的成为歌唱家,首场演唱放在哪里举办呀?”

一直愣愣的小陆同学,猛地回神大声道:“我的第一场个人演唱会,一定放在张家港实验小学的南校区!”

——剪影六:“梦想剧场”自我定制成果展

梦想全天候绽放

梦想艺术馆,由三间美术教室和一间音乐教室组成。虽说条件有限,但学校对空间悉心布置,不仅使用了专业采光技术,还借鉴国内外大型艺术馆的做法,划分出四个功能区:梦想剧场、梦想绽放区、经典展示区、工坊体验区。

梦想剧场和梦想绽放区类似,是实小自我定制课程的成果展。前者为音乐、舞蹈等排练与演出提供空间,后者则全天候陈列孩子们的书画等作品。

自我定制课程是由孩子、家庭和导师(老师或专业人士)三方集结成一个课程“金三角”团队,基于孩子的爱好或潜质,以跨界融通实现学习空间的无限扩大,涌现了一批乐器达人、绘画达人、摄影达人、舞蹈达人和小记者、小作家。

该课程鼓励孩子们抓住各种机会,发现兴趣、发展特长,体验筑梦、追梦、圆梦的各种过程,遇见最美的自己。

刘慧很重视引导自我定制课程的无功利性。“我不反对孩子通过自我定制课程,以后可能走向专业成长之路,但若家长现在就因此为孩子设定未来方向,我是不支持的。孩子的路还很远,天地很广阔,不能过于功利化。”

目前,实小的个人定制展已经实现了周周更新,展览借助实小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截至今年上学期,已经进行了42期。

经典展示区则结合美术课的名画赏析,开辟“对话艺术墙”,每月推出一期“大家经典”复制品,让孩子欣赏、了解、感悟。

工坊体验区更像是经典展示区和梦想绽放区的过渡,提供给好奇的孩子们尝试和学习的可能。这里常备书法、绘画使用的专业书籍和耗材,并有相应的介绍,比如仅宣纸就有上百个品种。

馆内日常配备一位老师和五六个学生志愿者,负责纪律、卫生以及专业辅导。艺术创作零接触的孩子们,可以在特制的墙面进行清水书写,也可以在工坊志愿者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和临摹。

刘慧坚定地相信:“我们给他创造这样一种可能,让他来体验,尝试着去玩一下,说不定就迸发出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为何是“课程馆”

而今,梦想艺术馆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学校有意将其更名为“课程馆”。

“梦想艺术馆在设计之初,更多将其定位为美术,但随着对美术课堂的研究,发现单一形态的科学定位,已经满足不了需求,而美术也需要更多综合性的尝试,这也促使了艺术馆到课程馆的演变。”负责场馆管理的老师说。

最新一期的展览就凸显了这样的变化。

整个展览的布置,围绕着四年级“走进大师李叔同”的主题学习进行。不仅有常规的李叔同作品赏析,也有学生的临摹和创作。

厅中的红木桌上,摆满了一摞摞文件夹。是孩子们分组研究,采取网络、书籍查找专业人士请教,去李叔同纪念馆参观等多种方式,收集整理的资料。

这种立体式的展示,不再局限为单一的艺术作品,而是一个综合课程的呈现,让没有参与的学生体验主题式学习的乐趣,激发孩子们主动求知的欲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区旁的一体机,上面保存着一段孩子们观看《一代明月》的影像,也隐藏着一把打开实小定制课程的钥匙。

当影片放到李叔同跟夏丏尊讲“我们一起来唱,我最近新填的一首词”时,观影的三百多名孩子,在没有任何指挥的情况下,集体自发地和着影片的旋律,轻轻地唱起了《送别》。

刘慧对此很是动容:“音乐老师总在课堂上,要求孩子们带感情唱歌,但缺少情感的连接,要孩子如何动情?而这一刻,孩子们瞬间就捕捉到了这种情感场,唤醒了他们情感的共鸣,丰富了对生命的体验。这种瞬间捕捉,环境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日渐生长的审美力。”

在刘慧眼中,美从来不是华而不实的形式,而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唤醒人的全部感知,用眼睛去观察一朵花开的过程,用鼻子去分辨不同的气味,张开嘴巴向陌生人问个好,用双手去触摸石头、水、花草与树木……

体验世界的变化,发现生活的乐趣,感受生命的温度。最终,美会成为人内心生长的动力,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未知的探索,形成自己一种独有的文化气质或人格魅力。

寻找“小径分岔的花园”

探寻实小环境背后的秘密,必须回到一个人身上,孩子们的“校长妈妈”,实小老师们的“美丽首席”——刘慧。

2012年,刘慧出任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校长。她对南校区的最初印象,就一个字“干”!太干了,与周围民居融为一体的教学楼,大片大片的水泥地,既缺少郁郁葱葱的大树,也没有盘根错节的古藤,甚至自由生长的野花野草也难得一见……

这样的环境,如何赋予孩子美感,如何让他们亲近自然,如何在十年二十年之后拎起一条滋养生命的线索?

这里,需要美的浸润。

因为历史的原因,80年代前出生的人,在最初的生命中,大都缺少美的体验,自然也难以厘清美在生命进程中绽放的力量。刘慧却不同,并非她出身高贵,而是她拥有一位热爱生活的父亲。

刘慧的童年生活在一个小乡村。记忆里,她是同龄孩子当中认识花草最多的。背着书包回家,走到村口,远远就能看到屋前父亲种下的两株鲜丽的美人蕉,一处火红,一处鲜黄,还有各种颜色的芍药、牡丹、牵牛花、五角星花,以及宅后的桃红柳绿,当然还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和隔开的大片油菜花。

丰富的色彩、自在的生长,给她幼时极大的滋养。

稍微懂事些,家里拥有了村里的第一台录音机,从此各种戏曲、音乐再也不曾从她生命中断。

求学路上,刘慧遇到了张家港当时最美的乡村中学双桥中学,校内有百年银杏和紫藤廊架,高耸的雪松,还有一团团硕大的绣球花,至今也都是不多见的。

“我童年的经历就隐藏着一条关于美的线索,等成人后回过头来看,那看似无用的东西,总会在人生的某一瞬间被拎出来,给我方向和力量!”

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一切看见的、听见的、闻到的、触摸到的,都将永远作用于儿童的心灵。

刘慧想给孩子们留住的,是一座小径分岔的花园,不必华丽,但一定丰富,藏得下孩子的发现和秘密;不必宽敞,但一定足够开放,可以安放自由的童心,可以让梦想自由地徜徉。

这里要有一年的风景、四季的色彩,更要有无限的游戏和创想。孩子们在这座园子里撒野,分岔的“小径”通往无限可能,不断启迪孩子们,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走在校园里,你也会遇见刘慧的童年记忆,百草园的“双桥”、行政楼下的紫藤廊架,毫不突兀,只是多了些有趣的故事与馥郁的味道。

做一个“美的跨界采集者”

越来越多的老校改造,让人期待,也让人无语。日趋商业化、功利化的时代背景,使得一些校园景观常常简单地“拿来”,肤浅地复制,很少有独特别致的流淌与回味。

2013年,实小南校区改建工程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提升学校的审美力。刘慧很乐意呈现她所探寻到的美的内核。

“美要承载意义和价值。”物质环境建设植根于社会和物理中,要与过去联系起来,成为未来的一种符号,努力让建筑“开口说话”,借以提升人的灵魂状况。在物质与灵魂一体化的校园,人才会有归属感,才会丰富、充实,才会拥有美好记忆。

“美需要风格。”虽然我们常说融汇中西,但多种元素之间要取得和谐,就一定需要主线条,突出自己的独特性。实小在环境设计时充分尊重苏南水乡城市的地域特点、人文特色,让地域文化从校园四处渗透出来。

“用细节释放美。”让细节流转在若干个主体元素之中,以细节打动人。而细节的打造,需要设计,更需要经历与体悟。

刘慧带领着老师们去各地调研,除常规的学校参观,还走访了北京的798、史家胡同,上海的田子坊,苏州的平江路等全国知名文化创意空间。

甚至,她还鼓励老师们走进时尚,逛上海恒隆等顶尖商场,一起探究时尚是如何吸引人群,如何与艺术融合,如何嫁接历史与文化等。

“很多人对时尚都有误读,认为时尚是一种奢侈,代表着物质。我们需要辩证去看待这个问题,当你深入探索时就会发现,时尚是故事,是先锋精神,更有着独特的创意。”

恰恰是这些“意外之举”让老师们收获颇丰。每位老师的手机中都装满了成百上千张照片,从门窗设计到绿植布局应有尽有,为校园的细节设计捕捉到了大量灵感。

赵燕老师说:“刘校长一直倡导我们做一个有跨界眼光的采集者、思考者,并在输出的过程中,转换成教育现场的设计力。”

在聚集了美的内核之后,刘慧谈到了校园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点:以人为本。“我们的环境创设、课程开发、教育管理样态,全都是一个哲学基础,就是把人当人,这个特别重要。”

因为对人的强调,实小不仅仅是学生找到童心野趣、生命自然生长的地方,也是教师们收获幸福感、归属感的场域。

“最美校园”不是钱能堆出来的

谈及2013年的暑假,总务部的钱喜春老师记忆犹新。他掏出手机,翻出老师们与刘慧在办公室搭伙吃饭的照片。

“酷热,42天滴雨未下,其中二十多天突破40摄氏度高温。我们在学校蹲点,刘校长每天都来了解进度,督促工程按照设计图进行,确保效果的达成”。

两个月下来,整个校园大环境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吸引了大量学校前来参观考察。在受到众多认同之时,也不乏一些非议之声,“不愧是优质学校,改造敢烧钱啊。”

实际上,实小校园改造的招标价不过245万元,最终审计价更低。

刘慧从来不认为一所美的学校,能全靠钱堆出来。她始终相信,美的学校一定是用心生长出来的。所谓的心,归根到底是对人的关注,紧扣人的需要。

开学首日,花开正艳,一个小女生贪恋这些花的美丽,不禁伸手去摘,恰遇刘慧与几个校领导路过,便以此引导了一场集体讨论。

公共环境摘花不道德,是传统教育中的普遍共识,而一个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摘花无非就是喜欢而已。老师们在不断的争论中渐渐发现,孩子们只有去发现、去亲近,才会懂得怎么样爱护它。

刘慧向来反对给孩子贴道德标签。若因此阻止孩子摘花,即便是和颜悦色的进行,孩子也注定受到惊吓,也许至此斩断了一条探寻美的通道。

作为校长,她恨不能让每一个第一次踏入小学的孩子,都能在校园里摘得一朵鲜花。“我要做的,就是在他们来临前,遍种长势繁茂的太阳花。在做这个决策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徐志摩笔下,一个在月光中跪拜百合花的孩子。他的心灵多半也像百合那样的皎洁,很明朗。”

在改造中,实小将成片的水泥地全部剖开,在石板的安装中也留出缝隙。这些“会呼吸”的道路让花和小草自在生长,并不多费工本,却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就技术而言,刘慧强调校园设计时一定要把握节奏,增加环境的呼吸感,抓主要元素,“环境就像是一首乐曲,若全是最强音,难免吵得慌。”

从实小西门进来,右侧是一个文化园区,正前方是一条开阔的“呼吸”大道,带给你一个通透的视野。

再往左,是百草园的入口,徽式的马头墙上破开一门,石质门匾上是飞檐斗拱,既素雅又浪漫,为看似“轻巧”的设计添加了更强的生命力,多了故事,有了文化,更增仪式感。

这一切,瞬间抢占了你全部的视线,使得你的第一印象中,整体建筑只凸显一个重点,让你体验到了空间的自由灵动之感。

这样的设计对校园改造预算控制非常有效。园林风格中的飞檐斗拱绝对是重头戏,造价也自是不菲。而实小仅将其用在百草园入口的门楼处,成为整体风格的强化,再于整体建筑外围辅以花格窗和小青砖,不仅风格统一、节奏感强,也大大缩减了成本。

当然,该花钱的地方也不能吝啬。学校在整体绿化上费尽心思,光草就选了好几种,以便一年四季常青。

以植物为主的百草园更是重点,从西往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春天开得最早的红梅一株,接着便见迎春花,一路走来,夏有各种果树,秋有木芙蓉,中间还点缀翠竹、水柳、蒲苇等,最后以腊梅收尾,前后呼应,有趣得紧。

不仅布局奇巧,每棵树的品相更是精挑细选。即使作为道旁木的22棵银杏树,钱老师都先后去了三个地方,最后选择了从山东运过来的。

美在维护中生机盎然

对于学校改建后的后期维护,在钱老师看来并不繁重,这首先得益于前期设计中对后期维护的诸多考虑。

园林式校园通常木材消耗大。而木材不仅价格不菲,也不易维护,有安全隐患。实小在施工过程中,将楼宇间大量使用的冰裂纹花格窗、过道栏杆,以不锈钢上防锈漆,做出仿红木效果进行替代,减轻重量,增强安全防护功能。

地面上的栈道、休息椅等,少不了运用木材,以还原自然亲近之感。木料的选择成为关键,防腐木自然是不二之选。在后期保养中,油漆也得跟上,每年刷一遍。最后,防腐木下设铁质基座,即便木头坏掉,工匠也可以依葫芦画瓢重新搭建。

此外,校内花草树木多,南方气候好,植物生长繁茂,不用过多操心,唯独虫灾防治不可掉以轻心。实小一般选在周末孩子离校后喷洒药水。

“工作人员带药剂来学校时,必须先向后勤部确认药水的数量,比如一箱12瓶,那么离开时所有瓶子必须带走,不允许在校园里落下一个。”

所有校园景观中,让后勤部最花心思的,当属百草园中的小池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但天天换水成本消耗巨大,而若不换水,时间稍微一长,池中藻类疯长,水就开始发绿发臭,此时再换水也于事无补。

于是,“如何在低成本状态下保持池塘澄清”一度成为校行政会议上急需攻克的难题。

“实际上,这个问题我们在修建时候就有预估,原本是打算引入池水进化系统,鉴于价格高昂和对景观本身也有影响,就没做。”

通过各种尝试,不断积累,钱老师带领的后勤团队,最终在大自然中寻到了问题的解决之道:还原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

从螺蛳到藻虾再到小鱼,实小的池塘一点点恢复澄清,初夏时在园子谈话,时不时还能听到蛙鸣的应和。

钱老师会定期拿些米粒来池塘喂鱼,师生们也习惯从午饭中省些面包出来喂鱼,撕碎了扔进湖面,片刻就能吸引鱼群聚集过来。

百草园加深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亲近,玩泥巴更是风靡一时,很快就有小朋友跟“校长妈妈”提出要求,希望得到一间开展活动的专用教室。刘慧笑吟吟地说道:“如果你们玩大了,‘校长妈妈’就给你们一间屋。”

孩子们越发积极,队伍迅速发展,甚至将美术老师也卷了进来。见孩子们这么有热情,喜欢的人又多,刘慧就跟总务部门商量,置换出空间给孩子们建了一个陶艺馆。

实小环境的不断成长和变化,都不过分预设,甚至不由行政推动,而强调孩子和老师们的自我表达。这些人的需要,就构成了实小环境生气勃勃的灵魂。

所有的学校都可以“最美”

如今,实小每周都会接待两三批参观团,不少是慕名而来的民间团体,基本都在做老校改造。

刘慧很高兴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环境对人、对课程的重要影响,也很乐于分享实小的经验。

在刘慧看来,美和教育一样,是无法穷尽的,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每一所学校都潜藏着美丽的元素。对于未来的校园,她也充满期待。

比如学校的基础建设,要包括更大的教室和更人性化的教学设施。台湾学校的木制课桌椅,虽然已经用到斑驳,但功能齐全,桌椅的高度可自由调节,椅子的靠背也可调节,孩子们午间可舒服地斜躺着休息,这就很符合人的需要,更不要提采光、楼间距、厕所、班级教室与专用教室的分布设计等。

一切围绕着学校的设计,只有当它关注到人的内在需求后,才可能真正有分量、有生机。

比如学校需要更加亲近自然,这份亲近更多的是要还原一种质朴性。

教育现代化评估,常常带我们走入另一个极端,校园里看不到泥土、野草,在最新的教育设计中,甚至有设计师不断鼓吹一站式、一体化的所谓新校园,而“这种类似万达广场的商业模式设计真的特别可怕。”

刘慧表示,孩子一定是要亲近泥土、亲近动植物的,下雨天踩水,到泥土里找蚯蚓,去自然中感知四季的变化。只有这样的环境,才会让孩子感受到自由呼吸的生命场。

比如运动场要更加充分。这是刘慧年前到美国去访问后,感受到的一种深刻的差异。

在访问的美国高中里,每所都有四到六片足球场,还配备不少室内运动馆,各种运动器械多得让人瞠目结舌,甚至连国内的健身房都远不及它。“我希望在国内也能提供给孩子们,更多自由活动空间与器材。”

比如各类课程馆也要进一步丰富。刘慧接手实小前,学校的功能教室几乎全被砍掉,用于承接大量的生源,但学习是需要一定硬件支撑的,所以她推动了三味书屋和梦想艺术馆等场馆建设。

美国之行让她看到了不少专业教室,它们每个都有自己的味道。比如汽修馆会飘汽油的味道,木工房会闻到刨木花的香味,机车场会闻到机油的味道,烹饪室则传来食物的香味……孩子们在这种场馆中的习得,一定是非常丰富的。

当然,这些无疑都是美好的,但学校也需要承担相应的安全风险,所以很多学校的无奈回应就是不作为,“把孩子圈养在教室里”。

“可这种看似安全的今天,增加的是孩子未来的人生风险。”刘慧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不容妥协的态度,“有一句话说得很深刻,这个时代,坏人做坏事不可怕,可怕的是好人不敢做好事。所以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一点一滴去推动和变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233评论 6 495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57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831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1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1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70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5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0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97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6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2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0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9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6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80后,之前的想法是,如果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这个日子没法过了。以前还特别为老是被老板牵着鼻子走而...
    王小芳_DISC项目主理人阅读 262评论 0 1
  • 爱是流年里不期而遇 今生 就这样遇见你 世上真的有缘吗 还是相信它有吧 找个理由给自己 邂逅是天意 一见倾心是前世...
    因为爱所以执着阅读 238评论 3 7
  • 七月的成都,时有闷热的时候。 17点多,天便沉下来。汽车开走的摩擦声和穿道而过的汽笛声夹杂着,穿越过窗前的一片灰,...
    希花文案阅读 264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