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娟子
好友要我写写两性情感主题的文章,最近我迟迟不肯提笔,原因是我正经历完和丈夫的感情抗战,处于比较焦灼的状态,不太好意思班门弄斧。自己都没处理好感情,怎么好意思说心得和经验呢?转而一想,我所经历的权利争夺、指责对抗到反思内省,不就是很好的案例吗?那么,不如我以身说法,和大家一起来思考,在婚姻中,我们是否都尽了全责。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不愿意以批判哪方群体为出发点来讨论谁对谁错,想改变别人太难,更何况,面对婚姻中的琐碎,本就应该睁只眼闭只眼。睁大眼睛挑剔,那是婚前应该把持的态度。
结了婚的人都会有同感,有了孩子以后,以前的如胶似漆不复存在,孩子教育问题等引发的纷争突然多了起来,以前体贴温柔的老公,变得不可理喻了。为什么他不能和我一起分担家务?为什么我累死累活的哄孩子陪孩子,他却还在外面喝酒?婚姻应该是两个人的,一人一半,我已经负责了百分之五十,他干了些什么? 在这些声讨中,抱怨,像雪花般飘落积压,越积越厚。
指责抱怨,是夫妻关系的腐蚀剂
一切夫妻纷争的源头,都是抱怨和指责。就拿我和丈夫这次的矛盾来说,我指责他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纵容父辈干涉,他指责我固执己见不体谅父辈的好意。之后,我们彼此坚持各自的立场,直至矛盾升级。战争的升级,一定会伴随着更多的抱怨和指责。
有个同事,提起她和老公吵架,起因是她指责老公不收拾房子,每次都得她来收拾,不收拾也就罢了,还把袜子到处乱扔。有个好友,近日指责老公在婆媳的问题上不作为。我们想想自己亲密关系中的纷争,是不是每一次的起点都是“抱怨和指责”呢?
亲密关系中,一方抱怨指责,另一方一般会反驳(有时候为了维护和平,表面上不反驳,心理也会有对抗)如果我们稍微控制下自己的情绪,把内心的不满,换个方式表达给对方,可能情况会不一样!
控制情绪,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如果我压制住内心的不满情绪,换一个我和丈夫独处的休闲时间,心平气和的对他提出问题。心平气和了,我的表达就会更加全面而不偏颇,而他也会多些耐心来理解我的真实感受,可能就不会有我们后来升级的抗战。看,亲密关系中的矛盾,是由一系列的作用和反作用来维持的。
我们大多数习惯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别人,因为我们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看世界的。一位丈夫抱怨妻子唠叨,妻子抱怨丈夫忽视她的感受。他希望她停止唠叨,她希望他不要再忽视。改变别人太难,争论是谁的错,谁先开始的并没有意义。如果我们把纷争看成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看成是彼此互动的模式,那么我们就能识别和改变自己在模式中的那一部分。
情绪是会传染的,在面对顽皮的孩子时,很多妈妈都会忍不住和孩子大喊大叫,就是因为失去了情绪控制,状态就降到和三岁孩子一样了。和伴侣争吵时,一方情绪不好,也一定会影响到另一方的情绪把控。双方情绪都不好,别指望能完成有效沟通,不说难听话伤害对方,已属不易!
反思内省,为自己的婚姻尽全责
绝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省之前,都认为婚姻应该是夫妻双方一人负责一半。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夫妻双方相互指责时,能列数出自己做了什么,数落对方没做什么。看到一对老夫妻相互抱怨,指责的都是对方没给洗衣服,对方只做自己喜欢吃的菜等。双方都只看到自己做的那部分,而看不到对方的付出。
夫妻之间,特别是有了孩子后,两个人就有了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关联,“你对待伴侣的方式事实上就是对待自己的方式。你对伴侣付出什么,就是对自己付出什么。”这句话,值得我们记在心里,慢慢琢磨。
每一次的纷争,都是婚姻的警示器,反应着婚姻中的问题,问题呈现,不要纠结谁错谁对,也没有必要去深究是谁引起的问题,重要的是寻求互动去解决问题。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吧,为自己的婚姻尽全责,自己首先做到百分百努力,不去盯着对方是否也付出时,可能你就能看到对方其实也是有努力的,就能有更多的包容和体谅。当然,自己努力为家庭付出,并不是纵容对方什么都可以不干,而是希望大家客观的看待问题,承认对方做的好的一面,平和的指出不足与自己的期望,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和指责。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接纳对方的不完美吧。美好的婚姻,就是在家庭纷争中,磨合棱角,却始终不离不弃!
(文章同步发布于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纯原创内容,转载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