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皮

吃食方面,我有两大心头好。一个火锅,一个面皮。

火锅不消多说,火辣辣的红油和密密麻麻的辣椒,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关于面皮,了解的人很少,实际上这是我家乡城固的一大特色。清早起来,一碗面皮配一碗菜豆腐,吃饱了舒舒服服的去上班。

先上个成品图

面皮的制作流程挺简单,生米机器打成浆,在铺了布的蒸笼上均匀浇一层(和摊煎饼一样),封上蒸笼等米浆凝固成片后从布上揭下来完整的一张切成条,装碗入料,拌匀后即可入口。

流程简单不代表工艺简单,一碗面皮的最佳境界是“面皮爽滑劲道薄厚适中,调味酸辣适度汁水充裕”。

是不是看到“适中”“适度”这种词就好像看到了高中化学觉得简直坑,实际上这个度确实不好把控。

好吃的面皮异曲同工,不好吃的理由各不相同。面皮太厚,一口咬下去吃到了没裹着汁水的白面,差评;面皮劲道不够,不能呲溜一吸一根到嘴里中途断掉,差评;辣椒不香,吃起来不回味差评;大料水没熬好有怪味差评......

这里说到了大料水,这是街上卖的面皮和自家做的面皮味道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所谓大料水,是由八角,大香,炒果等十多类大料入水,大锅内熬制入味而成。

不同店家使用大料材料不同,大料水的味道也不同,辅助常见调味品辣椒油,醋,蒜等,一碗面皮调味即成。

自家做面皮,因为大料水熬制时间久备料麻烦,通常只用调味品,因此可以说大料水决定了一碗面皮的味道如何。

我喜欢吃面皮,除了可以放假回家连续吃几十天,还曾萌发过去好吃的面皮店打工偷配方的念头,被父上无情镇压。因为面皮好吃,但并不好做。

街上的面皮店通常五点就要起床准备材料:打米浆,蒸好一笼笼面皮。早起不是最痛苦的,夏天蒸笼的热气蒸腾在厨房才是让人崩溃的地方。

而且必须在温度没有降下来的时候将面皮从布上揭下,否则就会黏在布上影响品相。你想想那接近100°的高温每天都要用手直接接触是什么感觉。

消了做面皮的心,我又想把它推广到全国各地。目前比较有名的是杜家凉皮,全国连锁。

杜家凉皮是从西安走出来的,虽然和城固面皮味道相似,但因为连锁统一配方,并没有现熬料水吃起来香,而且只有凉皮。

插入解释一下凉皮和面皮的区别。

一般说到面皮就指刚出笼的热面皮,需要切成3厘米左右的宽条以防黏在一起,凉皮指放冷以后切成一指宽。连锁店因为量大,一般只能做凉皮。

目前在北京我只找到了一家比较正宗的热面皮店,打着汉中(城固县属于汉中市)面皮的招牌但不是汉中人开的。

这个心愿比较难,但愿有一天能实现。

说回面皮。

对面皮的迷恋,大概是离家读书的时候发觉的。

吃着食堂的面食,难以下咽只喝汤的时候就无比怀念;早上没有习惯性的面皮只能吃煎饼嚼的费劲的时候就无比怀念。

如果说有时候会十分想家,那有三分就是在想这一碗面皮,是习惯。

有时候想一想,除了亲人,可能也就是这些小物品小吃食牵绊着一个人吧。在遥远的地方,一份可以挂念的执着,才让生活,多了些期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凉皮又称“酿皮子”,相传起源于秦始皇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沿袭至今凉皮已深深扎根在陕西人的生活中,从大街到小...
    乡土生活汇阅读 1,649评论 0 2
  • 一个地方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它的饮食上,就像香港云吞面、武汉热干面、西安biang(音)biang(音)面,那是初尝之...
    阿建w阅读 1,008评论 6 7
  • 你可见一种食物,几千几万几百万人都喜欢吃?你可见一种食物,几千几万几百万人每天都吃?你的答案也许是米饭,然而,我要...
    键盘上的狗狗阅读 409评论 0 0
  • 【世界华语悬疑文学大赛】征稿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 仁心难测,画骨难寻。 说起医生,治病救人为宗旨,这原...
    文艺范女神经阅读 583评论 0 1
  • 送瘟神、驱五毒、赛龙舟,端午节的习俗你听了很多,也大概参与了不少关于“韩国抢注中国端午节”的讨论。但与日常生活距离...
    東西阅读 88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