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这个词的词源是“hands-on”,这个词的意思虽然有动手操作的意思,可实际含义比动手操作宽泛得多,还有亲身体验,亲自实践的意思(韦氏词典:relating to, being, or providing direct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operation or functioning of something)。
所以,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光是一个手指活动的过程,而是一个手脑结合,心情愉快,有目标的,大脑指挥手部的操作过程。
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培养想象力,首先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生存经验;其次要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好奇心;再次,应善于捕捉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进行思维加工,使之变成有价值的成果。
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
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区别在于:想象力只在头脑里,可以有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和天马行空的思考,创造力则要从想象力里面转化到现实中,有能力把想象出的东西变成实际可操作的、可以创造出来的东西的能力。所以说一个人只有想象力,没有创造力的话,永远只能是空想家。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逻辑思维是分析性的,按部就班。做逻辑思维时,每一步必须准确无误,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或“闭上眼睛的思维”。
科普知识:
现在的时代,是机器人智能的时代。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有许多类似机器人智能的产品——虽然我们并不称呼它们为机器人。这些东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对此充满好奇并渴望了解。机器人相关的科普知识包括:机器人发展的历史、机器人的机构与部件、机器人的程序控制等。
探究精神:
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积极提倡以学生亲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并把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为科学探究的首要内容标准。这是因为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究意识,是一种质疑精神,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内在的创新冲动释放出来,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直至获得新的发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在科学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启迪探究精神之本、开发创新潜能之源。
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这是因为,那些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沟通能力:
构成沟通能力有两个因素,一是思维是否清晰,能否有效地收集信息,并做出逻辑的分析和判断。另一则是能否贴切地表达出(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而前者更重要,没有思维的基础,再好的语言技巧,也不可能拿到(传达、说服、影响)的结果。
分类排序:
良好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习惯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基。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坏习惯是则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良好的分类排序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有组织地安排各构成部分以求达到正常的运转或良好的外观的状态。
雄性教育:
男孩爱动脑、爱挑战、爱运动、爱创新,这些行为倾向都与男孩体内更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分泌有关,但这些往往变成男孩们不听话、不守规矩的表现。而目前的教育体系,幼儿及小学阶段女老师居多,男孩子们长期得不到男性老师的关怀与支持,对于他们的成长,有一定不利,机器人教育亲一色的男老师,弥补孩子雄性教育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