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好多人推荐的书单,因为对这些老师比较佩服,所以就买了不少。然而最后发现,实际上很多书很难看下去,最后变成了书架上的装饰。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基础,阅读的时候理解和所得就很不一样。
从个人经历上来对比,以前上大学的时候觉得很好的书,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是。前两年读的觉得受到感触非常多的好书,现在再读起来却发现并没有那么完美。所以那些别人认为好的书,对于我们自己未必是好书。有些书人生经历不够读不懂,有些书针对新手我入门后读来索然无味。我现在应该尽量少买书,直到准备读的时候才买回来。
书单对我们有何用处呢?大体上是一种参照,让我们知道他们读的什么书,可以作为我们的备选项。如果准备读一本书,可以在网上找试读章节,或者去书店翻翻看看是否适合自己。有些书别人说读起来很容易,对于不同背景的我们,可能读起来却很难。之前我读《直觉泵》一书,关于哲学的部分读起来特别难,而关于计算机的部分又索然无味。我看过好几个人推荐才决定读这本书的,但对于我来说,收获有多少现在还说不清。只是我感觉我吸收的内容,一定是没用那些推荐的人多。
得到上面有“每天听本书”,混沌大学和喜马拉雅也有类似的知识付费产品。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类似书单的东西,我们很容易因为别人的解读,而对某些书产生一种错觉。等我们真的去买了书来看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理解到的,和解读人解读的相去甚远。我甚至怀疑,有的解读人只是借着某些书来讲述他们自己认同的道理。我有很多因为听了得到的解读,然后去买的书,但却一直放着没有读。我想对于别人的好书,对于我们自己未必就是好书,好坏还得自己去判断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