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们学习的书叫《如何学习》,作者是美国作家本尼迪克特.凯里。
一周学完,我主要有三个想法。
第一、与往日的感悟。
书里提到一点:无处不学。学习就是你做的每一件事情。
以前总说社会是一所大学。其实生活就是一种学习,是最简单,最便捷,最困难的学习之道。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学习小孩子。有参加过早教的家长会发现很多时候小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他是不能坐下来一本正经地听老师讲课的。他会到处看,到处摸,到处玩,甚至是整个教室走来走去。你想让他停下来?不行,很困难,但是如果你问他课堂上老师说了什么,他都知道。这个时候的小孩子,他是打开了自己全部的感官去学习的。
当我们渐渐长大,我们会变成单一的通过看、听去学习。这样学习效率就会变得越来越低。作为大人,作为有意识想要去学习的人,除了可以打开我们全部的感官,还要打开我们思维,把经历过的每一件事情都当成一次学习,或者说用修行这个词比较贴切一点。生活是场修行。至于修行是苦涩无比还是乐在其中。那就真的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要看每个人的状态了。
我自己而言,每一次成长都很充实。虽然过程有时候痛苦而漫长,但是回头看看,却是相当充实的。
第二、充实了我个人想法。
很多人至今还对碎片化学习有很大的成见,别说是碎片化学习。就算是摔个跟头,看一次夕阳,也是一次学习的开始,重要的是你对学习的定义怎么看?你有没有真正把学习当回事儿,让你真正当回事的时候,其实随时随地都可以。
关于碎片化学习,我相信每一个自媒体人都会认同碎片化学习。因为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嘛。
以前的我觉得碎片化学习不适用于系统性学习。如果要进行系统性学习的话,是需要一个整段时间的,例如我上学的时候喜欢用整段的时间,一整个下午或者整个晚自习泡在图书馆。因为我觉得学习过程中被切被打断,再重启,这中间是需要付出一部分时间进行调整的。这一点与班班前两天发的那个手绘图很像。在这里谢谢班班。
但现在我关于碎片化学习和系统学习有三点感触。
1、不论是碎片化学习,还是系统性学习,被动打断,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重启。
但是主动暂停就不一样。主动暂停,可以进行一番小结,然后在暂停期间充分运用大脑后台进行暗时间孵化。根据我最近学习的博赞学习法。每一次的复习小结除了对之前的内容进行简单复习,我们还会多维度的把我们已经有的知识和刚刚学的知识进行整合、联结,甚至创新,形成自己的东西。
2、碎片。
到底什么是碎片时间和整段时间。一天和一周比一天是碎的。一个小时和一天比,一个小时是碎的;一分钟和一个小时比,一分钟是碎的的。所以碎和整只是相对而言。重要的是,你对学习的定义怎么看?你学习的对象是什么?既然相对而言,每段时间都是碎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好好利用好每一个碎片时间?不同的时间长度有不同的价值,可以做不同的学习。时间只是客观存在,怎么用在个人。
3、关于睡眠。
我自己是一个非常爱睡的人。当然也因此浪费了很多生命。抛开睡眠对于短时间的美容和长时间的养生效应,单看关于学习。其实睡眠也是一个中间暂停和打断的过程。很多人都有睡前回忆复习当天所学知识的习惯,并且表示这样的学习方法,记忆效果非常好。甚至我的小学老师说睡眠之前在肚皮上把今天学的生字写下来,那么第二天就会记得很牢。我在学习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的时候用过这个方法,确实很有效。当时这些知识点真的很烦,很乱,但是当我有意识的利用暗时间一周之后,我就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了。可惜的是我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我要加强的地方。
第三、也是我的困惑之处。
交替学习带来的敏感性和困难挑战,能更好的刺激我们的进步。
这里说的交替学习是运用不同的方法,围绕着同一个目标进行学习。博赞学习法里面有提过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建议大家休息一下,然后再进行下一轮的学习,这样的话当然有一个短暂的休息和整理时间。但是我之前有看过一篇报道,说不同的学科学习所使用的大脑皮层是不一样的。
比如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语文之后,再去学习数学,接下来再去学习英语,接下来再去学习化学,其实看起来没有在休息,但是因为大脑运用的是不同的皮层,所以其实也是在给它进行一个休息。
那么我的困惑之处在于,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还需要每学习一段时间就要休息一下吗?或者说这中间的休息只是让眼睛,脊椎等生理部结构进行一番休整。毕竟人体是一个整体,每个动作都需要各个器官部件的协调。同时在这个休整时间里,让大脑在在后台对刚刚学习的东西进行一下整理?
不解,还在找寻答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