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商汤讨伐夏桀1
为了一举消灭夏桀,临战之前,商汤发出了隆重的动员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汤誓”。史官记录这篇誓词,名叫《汤誓》分两段。第一段说明兴师征伐的原因。
之商汤讨伐夏桀2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成汤正式兴兵讨伐夏桀。趁着这个大好时机,商汤逐渐向黄河上游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先是率兵消灭了附近的小国和部落,又消灭了韦、顾、昆吾等较强大的部落,拆除了夏的保护屏障。终于,灭夏的战争准备就绪了。商汤带领大军屯集于鸣条,即今天山西省夏县西北一带。为了一举消灭夏桀,临战之前,商汤发出了隆重的动员令,召开了隆重的誓师大会,发表了讨伐夏桀的檄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汤誓”。
之奴隶为相
盘庚以后,商朝又传了三个王.这第三个王便是武丁.武丁性格内向,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说的话、做的事,往往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连父亲都觉得他有些怪异,常常要责怪他.后来干脆把他赶出王宫,让他住到乡下去.
小乙去世后,武丁登基.他很想有一番作为,但却找不到一个贤臣来辅佐自己.
一天,武丁突然说话了.他说,他梦见天帝向自己推荐了一位贤臣.上朝时,武丁把梦中所见的贤臣的形象刻画在一块木板上,命令群臣立即去寻访——这还是武丁自父王去世三年来第一次开口说话.
群臣接受了武丁交办的这一特殊任务后,把都城找遍了,连这位贤臣的影子都没有;大家又分头到全国各地去找,还是没一点线索.
大家找了好久,终于在北海(今山西平陆东面)的傅岩,发现一个名叫“说”(yuè)的奴隶,面容、身材和服饰,都像国君所画的那个人.他身穿一件粗麻布衣服,胳膊上也套着绳索,背有点驼,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透露出智慧和才华.
当时傅岩这地方刚经过洪水泛滥,道路被冲坏,房屋被冲毁,“说”正和一批奴隶一起,在那里修路、筑墙.
找到“说”的那些大臣高兴极了,赶紧把他带入宫中.
武丁一见“说”,就说他和梦中所见到的天帝推荐给自己的贤臣一模一样,便很有兴趣地马上和他交谈起来.
这个奴隶见到武丁,态度沉着稳重,侃侃而谈,显示出他是一个学问渊博、胸襟开阔的人.他的才能非常契合武丁的心意.武丁便向百官宣布,任命“说”为左相.由于他来自傅岩这个地方,便以“傅”为姓,称他为“傅说”.
傅说做了左相后,没有辜负武丁的期望,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使武丁实现了振兴商朝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