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玩手机怎么办?

会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家长朋友大家当下好,我是修颜世纪家庭教育指导师,刘刘老师。今天我们一起谈谈。孩子爱玩手机怎么办?

经常有朋友会说:孩子进家就玩手机,手机不离手。言语中透露出对孩子的担心。担心过度使用手机会影响到孩子的视力,伤害孩子的身体,更多的是担心孩子痴迷手机会耽误孩子的学业。

首先我们要正视手机这个产物,手机是个中性产品,我们不要谈手机而色变。现在就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手机就像阳光空气水分一样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现在我们去任何一个地方都要用手机去扫行程码。邻居卖菜的姐姐都会用手机直播了。所以我们更多的是要引导到孩子使用手机的工具价值而不仅仅停留在娱乐性上。通过合理的引导,养成孩子自律的好习惯。

下面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 父母榜样的作用。

我们说身教大于言传。孩子看父母每天怎样去做,而不是怎么说。反思一下我们每天在家是个什么样子?我们每天拿起手机的时候是在学习还是在玩游戏刷抖音。你使用了手机的工具价值还是娱乐价值呢?其次思考一下家是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还是陪着手机呢?当孩子抬头看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在看手机,还是在微笑着注视着孩子。所以说我们家长要以身试范合理的使用手机,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

二 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寻找手机的替代品。

仔细去思考,孩子放下手机还能干些什么?少子女时代长大的孩子,加上父母的忙碌他们是非常非常孤单的。再加上学业的压力,那么学习之余孩子是否有丰富的业余生活呢。多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改变他的圈子。多带孩子去运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不仅释放的压力而且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现实生活中能寻找到快乐孩子就不会沉溺在虚拟的世界里。

三 三事原则 培养自律

我们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玩手机上瘾,而荒废了学业。有的家长因此而严防死守不允许孩子玩手机。殊不知孩子早晚有一天会脱离我们的管控。从而孩子会变得失控。所以我们可以把手机看成培养孩子自律的一个良好的契机。下面给大家一个三事原则。事前约定 事中提醒 事后总结

事前约定。民主协商。

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应该是他年龄的二倍2到3倍。那么中小学生在十岁左右也就到20分钟到30分钟的样子。平时如果学有余力,可以每天晚上二三十分钟,如果一周完成得比较好,周末可以适当延长,如果完成不好就可以适当缩短,这个在民主的基础上跟孩子进行协商约定。

我们一般会约定写完作业之后,去玩游。这样的孩子有目标有期待的去完成。玩手机也变成了孩子学习之后的放松的美好时光。

事中提醒 温和坚定

每个家都根据个人情况,约定的孩子玩游戏的一些时间,时间快到的时候我们可以温和地提醒孩子:还有几分钟就到点了。当孩子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会给你哭闹会耍赖。问我再玩五分钟,这个时候加上可能会纠结这个五分钟到底要不要给?

我们说要温和而坚定。温和就是态度温和的说,不可以。宝贝,咱们约定好的。态度温和,语气坚定。当孩子做到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奖励。

事后总结 鼓励先进。

约定可能根据你家里的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可能就是20分钟孩子不能完成一局那么我们可以给孩子下次进行一个适当的延长。如果孩子做的好的地方,我们要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在这个过程当中养成良好的自控力。

比如我们孩子可能这一次玩了20分钟之后自动关机了,我们就大声地肯定一下:宝宝就是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给他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当孩子每次完成作业,在约定的时间可以大大方方的在客厅里去玩游戏。而且我们可以父母陪着孩子一起去玩。这样玩游戏变成了一个愉快的亲子时光。而且养成了孩子自律性。那么玩手机,由他控变成了自控,这是我所期待的。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孩子总爱玩手机的时候,首先家长要合理的认识手机,它只是一个中性产品而不要谈手机色变,引导孩子看到手机的工具价值而不仅仅停留在娱乐性上。父母首先要以身示范,以身作则。合理的使用手机,放下手机多去陪伴孩子。其次要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用现实生活中的快乐去替代手机。最后我们三是原则事前,中后,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由他控制变成自控。

把爱传出去,把幸福带回家,走进修远,幸福永远,感谢聆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